避雷带(避雷针)的安装
(1)沿屋面四周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沿屋檐口四周和屋脊线预埋支架以?12热镀锌圆钢作避雷带,并在适当位置设置60cm高Φ20镀锌圆钢避雷短针;明装避雷带(网)应平直,弯曲处不得小于900,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园钢直径的10倍。
(2)避雷带避雷带支架采用热镀锌扁钢-40x4
明敷时支架高为15cm,其各支架间距为1m。
(3)避雷带网格间距不超过10×10m或12×8m。
(3)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持件距离应均匀设置,在每一直线段的间距为1米,偏差为20mm;在直角、转弯处应对称为500mm。
(4)金属门窗与避雷装置连接。在加工订货金属门窗时就应按要求甩出30cm的扁钢2处,如超过3m时,就需3处连接,以便进行压接或焊接。
明装避雷带(网)安装:适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屋脊、屋檐(坡屋顶)或屋顶边缘及女儿墙(平屋顶)等处 。避雷带在屋面混凝土支座上的安装:避雷带(网)的支座可以在建筑物屋面面层施工过程中现场浇制,也可以预制再砌牢或与屋面防水层进行固定。避雷带在女儿墙或天沟支架上的安装:沿女儿墙安装时,应使用支架固定;并应尽量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支架的支起高度不应小于150mm 。当条件受限制时,应在墙体施工时预留不小于100mmx 100mmx 100mm的孔洞,洞口的大小应里外一致。首先埋设直线段两端的支架,然后拉通线埋设中间支架,其转弯处支架应距转弯中点0. 25-0. 5m。直线段支架水平间距为1-1. 5m,垂直间距为1. 5-2m,且支架间距应平均分布。
1、避雷针设计和选型
技术人员确定需要的避雷针的高度和规格,要完全保护被保护对象,具体计算方法按照国标GB50057-2010的滚球法。一般的避雷针选用PTU-3.1不锈钢材质,不锈钢的性能保证避雷针的长效性。滚球法计算方法如下:
(1)普通避雷针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
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与高度(h)有关,以及与所现的保护半径有关,
D为滚球半径(闪击距离)
第一类建筑物为D=30米
第二类建筑物为D=45米
第三类建筑物为D=60米
保护范围采用规范之计算公式:
Rx=½{h(2hr-h)}-½{hx(2hr-hx)}
其中Rx为避雷针在距离地面hx米处的保护半径(米);
hr为滚球半径,根据建筑物类别取值30、45、60;
民房如何安装避雷针:
很多人以为楼顶上已经设置了避雷针,就能保证小编们所有的家电设备安全防雷。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避雷针只能防直击雷,且只能对建筑物形成保护。它在防直击雷的时候,还会泄放大量感应雷。而避雷针泄放的感应雷会在瞬间沿着天线、馈线、信号线和电源线等侵入电器内部,给电器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仅靠避雷针防雷还不够,必须添加三级防雷系统。三级防雷系统是指建筑物的避雷系统、楼层内的电源避雷箱和室内防雷插座。
还有一部分人习惯在雷电开始的时候,把电视、电脑等关掉,觉得这样就能够保证安全。其实这种方法也不能保护安全。 由于电脑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灵敏度异常高,即使在有电脑设施的建筑物上安装了避雷装置,雷击所产生的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仍会形成高电压冲击波,使电子设备被击坏。雷雨降临时,最好不要使用电脑,仅仅关掉电器的电源是不能防雷的,因为地线是接通的,雷击产生的强电流最终是通过电线及电器传到地下的,所以仅仅关掉电器电源,还是会被电流穿过而通入地下,因此仅仅关电源不能保证完全安全,只有拔下电器的插销,彻底从电路中退出来,才能保证安全。另外在工作或者很多不能关掉电源的情况下,要保证用电安全还是需要选择抗击电流大的电源防雷插座。
装置避雷针是避免雷击的有效方法。在房屋最高处竖一金属棒,棒下端连一条足够粗的铜线,铜线下端连一块金属板埋入地下深处潮湿处。金属棒的上端须是一个尖头或分叉为几个尖头。有了这样的装置,当空中有带电的云时。避雷针的尖端因静电感应就集中了异种电荷,发生尖端放电,与云内的电相中和,避免发生激烈的雷电、这就是避雷针能避雷的一方面。但这种作用颇慢,如果云中积电很快,或一块带有大量电荷的云突然飞来,有时来不及按上述方式中和,于是有强烈的放电,加雷电仍会发生。但这时由于避雷针高过周围物体,它的尖端又集中了与云中电异号的电荷,如果雷电是在云和地面物之间发生,放电电流主要通过避雷针流入大地,因此,不会打在房屋或附近人的身上,只会打在避雷针上了。由此可见,避雷针的尖端放电作用会减少地面物与云之间打雷的可能性;到了不可避免时,它自己就负担了雷的打击,房屋与人得到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