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劳动安全 > 粉尘仪

粉尘浓度检测仪的原理

粉尘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微电脑激光原理和静电交流感应原理。微电脑激光原理是当光照射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上时,产生散射光。在颗粒物性质一定的条件下,颗粒物的散射光强度与其质量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散射光强度,应用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求得颗粒物质量浓度。静电交流感应原理是利用粉尘颗粒流经探头时与探头之间的动态电荷感应产生信号 。交流静电技术以监测电荷信号的标准偏移来确定交流信号的扰动量,并以即时扰动量的大小来确定粉尘排放量。

激光粉尘仪功能配置

1、直读粉尘(颗粒物)质量浓度(mg/m3),1分钟出结果。

2、检测快速、准确、高灵敏度。

3、配有自校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4、具有洁净空气自清洗功能,光学系统不受污染。

5、自动调零。

6、具有与计算机双向通讯功能,通过PC机进行数据处理,打印出曲线及表格。

7、具有颗粒物浓度连续监测、定时采样以及粉尘浓度超标报警等功能。

防爆粉尘仪技术要求

检测灵敏度:低灵敏度0.01mg/m3;

高灵敏度0.001 mg/m3;

测定范围: 低灵敏度0.01~100 mg/m3;

高灵敏度0.001~10 mg/m3;

测定时间:采样标准时间为1分钟,设有0.1、1分钟及手动档(任意设定采样时间);

重复性误差:±2%;测量精度:±10%;

显示屏:带标识4位液晶显示器;

存 贮:可循环存储99组数据;

定时采样:可设定测量时间1~9999秒及采样次数1~9999次;

输出接口:PC机通讯接口(RS232)及打印机输出接口 (仅在非爆炸气体环境下使用);

环境温度:0℃~40℃(储存温度-20℃~60℃);

电源:交直流两用,配充电电池及充电器(仅可在非爆炸气体环境中使用外接地源和给电池充电);

粉尘仪原理

粉尘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当前人们对生活工作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微电脑激光和交流静电感应原理;主要适用于各种研究机构,气象学,公众卫生学,工业劳动卫生工程学,大气污染研究等。粉尘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光散射原理和静电交流感应原理。

光散射原理:粉尘仪通过采气泵将待测气溶胶吸入检测舱,待测气溶胶在分支处分流成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一个高效过滤器后被过滤为干净的空气,作为保护鞘气来保护传感器室的元器件不受待测气体污染。另一部分气溶胶,作为待测样品直接进入传感器室。传感器室中,主要元器件为激光二极管、透镜组和光电检测器。检测时,首先由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通过透镜组形成一个薄层面光源。薄层光照射在流经传感器室的待测气溶胶时,会产生散射,通过光电探测器来检测光的散射光强。光电探测器受光照之后产生电信号,正比于气溶胶的质量浓度。然后乘以电压校准系数,这个系数通过测定特定浓度的气溶胶来得到。通常用来做标定的测试气溶胶是亚利桑那试验粉尘(或iso12103-1,a1试验粉尘)。

抽取式粉尘仪原理

工业生产排放的烟气中存在大量的粉尘,在工业烟气排入到大气之前需要对工业烟气进行监测,监测的仪器多采用粉尘仪。

现有的粉尘仪的气体室结构多采用以铝合金结构,其原理是将检测光打入到气体室内,气体室内待测烟气中的粉尘对检测光产生散射,检测器检测散射光的数据来得到待测烟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仪尤其是超低监测的粉尘仪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排除烟气中的冷凝水的干扰,因此在烟气进入气体室时,要对烟气的输送进行伴热处理,另外要对气体室进行加热保证烟气中的水分气化。而由于现有的粉尘仪内的气体室多采用铝合金结构,其导热效果好,设置在气体室上的检测器由于和铝合金进行接触,在实时监测时处于高温状态,其使用寿命较低。

治理电厂烟气粉尘首要的措施就是减少粉尘的产生,比如改进生产工艺,使用脱硫煤炭等。另外就是依靠技术实现降尘,综合抑尘技术主要包括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云雾抑尘技术及湿式收尘技术等关键技术。生物纳膜抑尘技术是层间距达到纳米级的双电离层膜,能最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 并具有强电荷吸附性;将生物纳膜喷附在物料表面, 能吸引和团聚小颗粒粉尘,使其聚合成大颗粒状尘 粒,自重增加而沉降;该技术的除尘率最高可达99% 以上;云雾抑尘技术是通过高压离子雾化和超声波雾化 ,可产生1μm~100μm的超细干雾;超细干雾颗粒细密,充分增加与粉尘颗粒的接触面积,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碰撞并凝聚,形成团聚物,团聚物不断变大变重,直至最 后自然沉降,达到消除粉尘的目的;所产生的干雾颗粒,30%~40%粒径在2.5μm以下,对大气细微颗粒污染的防治效果明显;湿式收尘技术通过压降来吸收附 着粉尘的空气,在离心力以及水与粉尘气体混合的双重作用下除尘;独特的叶轮等关键设计可提供更高的 除尘效率。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