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标志 天蓝色图案,下有保健食品字样,俗称“蓝帽子标志”。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规定在影视、报刊、印刷品、店堂、户外广告等可视广告中,保健食品标志所占面积不得小于全部广告面积的1/36。其中报刊、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志,直径不得小于1厘米。 保健食品如何鉴定 1.第一招:认准正规进口保健食品,有“小蓝帽”,以及保健食品批号如“国食健进××号”。 2.第二招:国家有明文规定,正规进口保健食品应有标准中外对照标签,且中文字体须大于外文字体。 3.第三招:须提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有效卫生合格证书,并贴有防伪标志。 4.第四招:产地清楚。按规定产品应标明产品的...
药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篇1 为了加强对入库保健食品和库存保健食品的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仓库保管员入库时必须检查保健食品外观质量,核实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内容与入库进货票相符后,方准入库。 2、仓库保管员应根据保健食品的储存要求,合理储存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专区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详情]
现在市场上的保健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多的消费者都不知道如何选择了,本安全网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保健食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保健食品分...[详情]
现在人们对健康养生日益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保健食品相对普通食品那种独特的保健作用,正好符合人们的需要,也正在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那...[详情]
号称“一天一斤”的网红减肥食品,却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一些网红减肥食品的减肥效果显著,却有可能非法添加了西布曲明、麻黄碱、芬氟拉明等药物成分。从2017年7月开始,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在全国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018年10月底,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违法案件4.9万件,货值金额17.1亿元,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分子8900人。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10例食品安全典型案件,彰显了政府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行为的决心。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有的造成急性中毒事件,有的造成...
据食药监总局网站消息,食药监总局办公厅近日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对取得生产许可证或者进口食品准入资格,但涉嫌非法添加、非法声称产品功效的食品、保健食品进行抽检。共抽检1400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中含有非食用物质或其他可能存在较高或急性健康风险的,应当在确认检验结果后24小时内,向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其中,《通知》中...[详情]
所谓的保健食品却暗藏致命禁药 央视记者调查揭秘保健食品黑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宣称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青睐。可河北承德的李先生在吃了买回来的所谓保健食品后,总是感觉心里发慌,身体不适,这是怎么回事呢?来看今天的记者调查。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吃了它就能降血糖?李先生今年60多岁,患糖尿病有10多年的历史。据李先生介绍,一次在和朋友聊天时,有...[详情]
当前,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向网上蔓延。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毒品销售信息、联络毒品及涉毒物品交易等手段引诱发展新吸毒人员,通过QQ等...[详情]
从河北省食安办、省公安厅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召开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河北省将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