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进口食品的热销,很多大型超市也相继开设了进口商品专门货架。但是,进口食品也分“行货”(经过代理商、区域经销商)和“水货”(网购以及食品批发市场)。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进口食品,除了这两种以外,更有不少是“伪进口”实打实的正宗“国货”,却写上外文冒充进口货。因此,对于没有中文标识的食品,消费者一定要仔细辨别,谨慎购买。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有关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除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和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等内容以外,还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
其实不仅仅是进口的烟感器才出色,我国也有很多品牌的烟感报警器也是很不错的,一些家用烟感报警器,比如无线烟感报警器、独立烟感报警器也是市面上常见的报警器之一哦! ...[详情]
每个国家都对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规定,那么国外如何管理食品添加剂呢?佰佰安全网为大家介绍一下。...[详情]
相信大家肯定和小编一样不能满足于只有身边的普通食物,想要吃出亚洲吃出宇宙。这时候进口食品就仿佛吃货的珍宝。然而辛辛苦苦花了比同类食品贵几倍买回家所谓的“进口食品”,想着质量品质口感这回总该有保证了吧?但其实,你忽略了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买回来的它们到底是真是假?本着良心,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下,到底怎么才能辨别所谓“进口食品”的真假,尤其,当这些食品是你通过网络等非官方途径购买。食品外包装上的条形码管用吗?传说中,食品条形码的前三位可以反映出食品的生产国家。是真的吗?在我国,条形码的申请注册,是拿企业营业执照去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申请。但营业执照反应不出来产品生产地,所以更无法代表这家...
进口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生鲜食品调料包过期……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囧事?13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该院消费维权案件典型案例。进口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消费者获十倍赔偿市民姚先生花9777.60元在Z公司处购买了21瓶水果酵素,商品外包装显示配料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后来姚先生发现,国家卫计委曾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文件载明“大豆...[详情]
西媒称,2016年3月16日中国销毁了20多吨来自西班牙的橙子和柠檬,原因是未能满足中国的植物检疫要求。据西班牙《国家报》3月16日报道,这2000多箱柑橘类产品于16日运抵天津港,原计划在中国进行销售,价值约为1.4万欧元(约10.2万元人民币)。据天津港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透露,这些水果的出产果园和包装商均未经过官方注册,货物的标签也不正确。检疫人员一打开箱子,就发现这...[详情]
据报道,11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举行了第四次全体会议...[详情]
继安徽芜湖接连两家幼儿园被曝出“孩子吃的鸡腿发臭,大米霉变生虫,白醋过期”等食堂出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后,25日,当地再次查出第三家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