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在婴幼儿期多表现为消化道的症状,而在年长儿则表现为荨麻疹等皮肤症状和喘鸣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此外,还可能会引起像休克等较为严重的疾病。 进食后立即出现症状时,则往往较容易诊断,但如果进食后12小时以后才出现症状,则想判定是由什么食物引起的就十分困难了。而且,还可能出现即使是再次进食相同的食物也不一定出现症状这一难以解决的情况。 为明确诊断,应将所进食的食物向医生详细说明,这一点非常重要。 通过血液检查和贴敷试验可检查出变应原。 治疗上,有时必须服用抗组胺药和抗过敏药,但首先是停止食用可致过敏的食物。由于针对这些食物的抗体从体内消失需要1~2年的时间,所以有时...
目前经食物变应原皮试、食物-特异性IgE检测、食物激发试原等方法证实可以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食物已多达数百种,其中常见的食物包括以下数种。 遭遇皮肤过敏怎么办,那么就得先来了解哪些食物容易引起过敏。 下面就是最容易引发食物过敏反应的排行榜: 1、牛奶(包括奶酪与酸奶):其中含有5种容易导致过敏的蛋白质; 2、蛋(蛋白比蛋黄更容易引起过敏):其中含有的类卵黏蛋白、卵白...[详情]
人体对所摄食的食物产生抗体反应时,就会出现过敏。有些食物一开始咀嚼时,便激发过敏反应,而有些则需过一段时间才有症状,因而也较难侦查。...[详情]
食物过敏如何应急处理?佰佰安全网接下来就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旅游疾病知识,敬请关注。...[详情]
北京8月7日电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全国臭氧超标率明显增加,峰值浓度出现明显抬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高级工程师孟晓艳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从2013年以来,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京津冀和长三角臭氧浓度有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17年上升最为显著;珠三角在2013年至2016年的前5个月的臭氧污染总体平稳,但2017年有大幅上升。今年前5个月,全国338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同比上升的主要是南方城市,但北方多个城市也出现臭氧浓度大幅上升现象。孟晓艳说,从污染物浓度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贡献量的影响来看,2017年...
在昨天(19日)商务部举行的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朱小良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缓解,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正在稳步复苏。截至3月16日,全国生活服务企业复工率超过60%。朱小良表示,虽然生活服务业稳步复苏,但与制造业复工速度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生活服务一般需要直接接触消费者,有些地方餐饮堂食等服务出于疫情防控原因仍未完全放开;目前国内疫情明显缓解,但国外疫情日益严峻...[详情]
8日从国家卫健委了解到,2019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8%,今年将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组建医联体等多种措施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县域内就诊率力争达到90%。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23家县医院各选派1名高年资医生驻点帮扶,每半年轮换一次。县医院每年选派10名以上技术骨干接受培训,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一对一”带教。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刘章锁 :比如说这个...[详情]
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4月16日介绍,截至4月14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人员复岗率达到94%。...[详情]
通报称,该局从被监督抽查企业库中随机选取1555家饲料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抽查,共抽检各类商品饲料样品2805批次,总体合格率96.2%...[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