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常见野生食用菌识别 野生菌味道鲜美独特,营养丰富,而且有的还具有抗癌及防病治病物质,颇受人们喜爱。但是,野生菌有的也含有毒物质,食后可引起腹泻、呕吐、昏迷等中毒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我国是野生菌资源丰富的国家,种数达1万多种,有毒菌达190多种。由于野生毒菌生长环境与野生食用菌有的没有多大差别,经常混生,这就给采菌者带来识别上的麻烦,致使有人误将毒菌采回食用,造成中毒事件发生。为减少毒菌中毒事件,现将常见的食用菌及识别毒菌的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常见的食用菌 1、猴头菌 生长环境:朽木树干、树桩或树枝。形状:球形,直径常6-10厘米,菌体白色或略带黄色,有...
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观颜色:毒蘑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详情]
垃圾短息我们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骚扰型”,多为一些无聊的恶作剧,发送号码多为手机或小灵通号码; 第二类:是“欺诈型”,此类短信多是想骗取用户的钱财,如中奖信息,发送号码多为手机或小灵通号码; 第三类:非法广告短信,如出售黑车、麻醉枪之类,发送号码多为手机或小灵通号码; 第四类:SP(短信业务提供商)违规群发,误导用户订制短信业务,发送号码多为SP接入代码,...[详情]
“关于食用油使用的三大误区”,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详细了解下这方面的知识吧。...[详情]
要想交通安全就要努力做到政府严格执法、社会组织自律和公民自觉守法的有机结合,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详情]
夏季来到,因食用蘑菇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常常发生,给人们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佰佰安全网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采摘野生蘑菇,预防夏季食物中毒。吃了碗自采野蘑菇 一家七口全被毒倒 “6月29日那天老师发现学校有两个学生呕吐不止,就急忙联系家长问情况。没想到他们的情况更糟。”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钟校长告诉记者,发生呕吐的二、三年级的两个女学生姓余,是一家人,当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系他们的家人,没想到家里人也出现了恶心、呕吐等情况,一问才知道,一家人前一天晚上都吃过从山上采来的野蘑菇。原来,两个女孩的父亲余泽在贵州老家时就会到山上采野生蘑菇食用,6月28日下班后他和哥哥及小舅子一...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很多人的手机上都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国家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了解政策请关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和‘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有疑问请拨打高校资助热线010-66097980、66096590”。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甚至怀疑是不是诈骗短信。大家尽可放心,这条短信是教育部、工信部会同三大移动运营商,面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的国家助学公益...[详情]
短短一会儿工夫连收50余条短信,条条涉及“验证码”,这是怎么了?昨日,数位市民反映,在其没有登录网站操作的情况下,自己的手机接连收到莫名短信,甚至有人的手机震动到发烫。记者上网搜索并咨询有关手机安全专家获悉,原来或因为有人使用“短信轰炸”软件,聚合一些正规网站的服务端口向机主发送大量注册信息。专业人士建议,倘若遭遇短信轰炸骚扰,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机主通过下载专业安全软件,开...[详情]
近日,该县徐埠镇发生两起村民疑似食用自摘的野生蘑菇,导致5名村民中毒死亡的事件。...[详情]
据报道,6月18日宁乡一家5口因食用野生蘑菇发生食物中毒,其中两名儿童中毒较重。目前仍有1人为脱离生命危险。专家提醒,6月为野生蘑菇...[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