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巴尔的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艾拉·雷姆森注意到他无意中沾到手上的煤焦油衍生物尝起来味道甜甜的,他因此开始了糖精的研制,这也是早就为人们普遍所知的无热量甜味剂。那么人工合成甜味剂有哪些? 人工合成甜味剂有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纽甜。
主要的防腐剂: 山梨酸及其盐和山梨酸的衍生物,比如:山梨酸钾,山梨酸酯,溴代山梨酸 尼泊金酯 苯甲酸钠 苯甲酸 碳酸钠 丙酸钙,丙酸钠 脱氢醋酸,双乙酸钠 细菌素 纳他霉素 主要的乳化剂: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 单硬脂酸甘油酯 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 主要的酸性调节剂: 磷酸 苹果酸 酒石酸(化学法生产的那种) 主要的甜味剂: 糖精 甜蜜素 A-K ...[详情]
吸收率。总体来说,天然维生素吸收率较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营养科蔡东联教授介绍,如天然维生素E的吸收率是人工合成的3.5倍。但是,也不能迷信“天然”,因为也确实存在例外。如来自食物的天然维生素B12吸收率约50%,而人工合成的可高达近100%。老年人维生素缺乏主要是由于食物源性维生素B12吸收不良造成的,如果补充人工合成的维生素B12则可大大提高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详情]
“少盐有时候真的会致命”“白米饭是垃圾食品之王”“电吹风用好了能治疗鼻病”……打开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传言令人眼花缭乱,给不少人带来困扰。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110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但由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不少年轻网友有这样的经历: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长辈们热衷于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的文章,有的“一看标题就不靠谱”。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听之信之,遗患无穷。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
图说:安徽萧县教体局营养办下发的班主任试喝牛奶的通知。原标题:安徽萧县推“班主任试喝牛奶”制度 官方:反对意见太大已叫停“待班主任试喝(牛奶)没有发现异样,确保安全后方可发给学生饮用。”5月22日,针对网传的“班主任试牛奶”制度,安徽萧县教体局营养办主任刘谊回复称,考虑到班主任反对意见太大,教体局决定叫停此制度。网络流传的一份由安徽萧县教体局营养办下发的通知显示,该县部分学校...[详情]
进口红酒、牛奶、橄榄油等持续走俏。临近“3·15”,海沧检验检疫局提醒广大市民挑选进口食品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首先,最直接明了的挑选办法就是,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加贴中文标签。”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文标签需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原产国或地区以及代理商等内容。同时,标签须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其次,...[详情]
近日,重庆巫溪县警方公布了前不久破获的一起制造假币案,查获涉案假币28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详情]
媒体调查发现,暑期培训市场火热。除了常见的英语培训班、艺术培训班之外,市面上还出现了“少儿编程培训班”。而人工智能成了培训班使用的噱...[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