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地震区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相关性。有记载以来,本区发生大于6级的地震17次,这些地震有沿地震带南北往返迁移的特点。M≥6地震发生在南黄海居多,且往往有群发特点。往往是南黄海发生M≥6地震后,在相对较短柏时间内即在黄海北部发生M≥6地震。黄海地震在时间正具有周期活动特点。 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跃期与华北地震区、山东地区大致同步。1800年以来,南黄海及沿岸地区分为3个活跃期、2个平静期。即:1839~1872年为第一活跃期,持续33年,发生Ms≥4.75级地震15次。其中,7级地震1次,6~6.9级地震3次,5~5.9级地震4次,5级以下地震7次。1873~19...
落水瞬间,人的大脑会一片空白,四肢不自觉地乱动,很多人拼命挣扎,大喊大叫。殊不知,这样浪费体力反而会导致溺亡。专家提醒,在水中求生一定要有信心,做到镇定、忍耐,调整呼吸,尽量减少体力的消耗,等待救援者的到来。 漂浮是水上求生必备的技能,应选取最省体力的“水母漂”式,也就是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静静漂浮在水面,待需要吸气时,双手向上抬至下额处向下、向...[详情]
从8月25日起,江苏洪泽湖水质开始恶化,出现大量鱼蟹死亡现象。当地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污水均来自安徽方向。此后,苏皖两省共同开展洪泽湖鱼蟹死亡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目前,洪泽湖鱼蟹死亡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已经公布。从8月25日洪泽湖被污染,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10多天的时间。到底这些污水从哪里来,安徽和江苏共同展开了调查。安徽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初步分析此次事件是“摩羯”“温比亚”台风影响下,皖苏豫区域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自然洪灾导致。暴雨区域发生大面积严重内涝积水现象,地表、农田、沟渠内生活垃圾及部分秸秆浸泡产生的面源污染等集聚,经洪水冲刷,随支流汇入湖体,导致洪泽湖水体...
据报道,我国水下考古又有了最新发现。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疑似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有人猜测它就是100多年前参与甲午海战沉没的“致远”舰。 今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丹东一号”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经过一个多月的水下摸索,水下考古队已打捞起一百多件文物。让考古队员没有想到的是,一组瓷器碎片的意外出水,成为了破解“丹东一号”身份之谜的关键铁证。考古队员们对最新打捞上...[详情]
“救命啊!救命啊!”4月21日傍晚6点多,天色已暗,泉州市区风雨交加。在泉州市区刺桐路淮云阁旁内沟河里,却传来2名女士的呼救声和1名四五岁男孩的哭声。一辆黑色轿车掉入河水中,这3人就在车内。幸运的是,呼救声很快就引来众多围观者,很快,接力救人的感人一幕,就这样发生了。 市民拍下救援现场感人一幕 众人接力:3人下水救人,其他人岸上帮忙 “看到3个人困在水中,岸上的人非常着急。...[详情]
10月30日讯 记者从威海市海上搜救中心获悉,30日凌晨,一艘天津籍渔船在黄海东北部海域沉没,5人获救,6人失踪。...[详情]
2014年5月因嫖娼被行政拘留15日后,黄海波又被警方处以收容教育6个月,从而给全社会上了一堂教育课。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