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地震预测仍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①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10~20km 处,由于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人们对地下震源的研究,仅能依靠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从地表间接地探测。 ②地震现象的复杂性。由于孕震过程是非线性的,其演化途径和结果不是唯一确定的,它存在多种可能性,至今仍未找到一种确定性的地震前兆。 ③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一般而言,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数百年乃至数千年,远远超过了现代仪器观测时间,限制了对已有预报思路和方法的有效检验。 正因如此,地震预测在实际应用中一直没有取得成功,即使有个别成功预测的例子,但预测方法没有普遍性,很难推广使用。总而言...
一、推广应用先进的校园节水技术 加强校园中水重复利用。学校排水的水质、水量比较稳定,冲厕、绿化、景观等均可使用中水,推广中水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对建设中水系统进行调查论证,尽快建设一批中水项目。 二、进一步加强校园节水宣传 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做到校内有节水宣传标语,用水设施和器具旁有节水宣传标志,利用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辩论会等多种形式,努力营造...[详情]
一 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必要性 危险驾驶行为较之一般的交通肇事,其客观上的危害性更大,可能的或实际发生的危害结果也更为严重,且更为关键的是行为人主观心态多为间接故意,在性质上不同于交通肇事罪的过失。 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有着严格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笼统地将所有危险驾驶行为都用该罪名来适用。 1 将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深刻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的诉求。 ...[详情]
一场环保组织与污染企业的“角力”,正在山东德州上演。在历经收到举报、实地核查等环节后,3月19日,环保部主管的社团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环联”)向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民事起诉状,对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且拒不改正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并提出停止超标排放、索赔2820万元、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道歉等五项诉讼请求。3月25日,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公告称,该院已于3月24日受理该案。这意味着,自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以来,首例针对大气污染行为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此案牵动公众神经的,不仅仅是巨额索赔数目,还有面...
最高法首次以司法裁定的方式确定社会组织开展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是否意味着环境公益诉讼已“破冰”?马勇认为,这说明绿发会已不再徘徊在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层面,正式迈入其门槛并向深水区发展。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则表示,这反映最高法对环境公益诉讼的支持,用司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并以公益诉讼为突破口推动环境司法建设。这是否意味着类似公益诉讼不再受“不符合诉讼主体”...[详情]
8月28日,备受关注的宁夏腾格里沙漠污染公益诉讼系列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调解结案,8家被诉企业承担5.69亿余元用于修复和预防土壤污染,并承担环境损失公益金600万元。2016年2月3日,中卫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分别诉中卫市美利源水务有限公司、宁夏蓝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宁夏华御化工有限公司、宁夏大漠药业有限公司、宁夏中卫市...[详情]
小鸣单车经营者须按承诺退还押金,向公众披露押金收支使用情况,并向公众发表赔礼道歉声明。这是全国首例共享单车民事公益诉讼案。...[详情]
在最高法院通气会上,针对媒体提问的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提起公益诉讼未被受理一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