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色型植物感病后,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解体,因而叶片上表现为淡绿色,黄色甚至白色.叶片的全面褪绿常称为黄化或白化.营养贫乏如缺氮,缺铁和光照不足可以引起植物黄化.在侵染性病害中,黄化是病毒病害和植原体病害类的重要特征,如翠菊黄化病. 叶绿素形成不均匀,叶片上出现深绿与淡绿相互间杂的现象称为花叶,有的褪绿部分形成环纹状或水纹状,也是病毒病害的一种症状类型,如月季花叶病和郁金香碎色病. 2.坏死型 坏死是细胞和组织死亡的现象.常见的有: (1)腐烂 多肉而幼嫩的组织发病后容易腐烂.如果实,块根等常发生软腐或湿腐.引起腐烂的原因是寄生物分泌的酶把植物细胞间的中胶层溶解了...
侵染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 侵入期:从病原物萌发开始到建立稳定的寄生关系止。 潜育期:是病原物从寄主夺得生存条件、扩展、发育的时期。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只限于侵染点附近,称为局部侵染,如叶斑病。与此相反,病原物入侵后便扩展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称系统侵染,病毒、类菌质体以及少数真菌和细菌的扩展属于这一类,如枣疯病、青枯病、榆荷兰病...[详情]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详情]
上海植物园40棵植物遭刻字 专家称很难修复 辰山植物园沙生馆内植物叶子被游客刻字让人心痛继自然博物馆被曝海星被“摸”死、“科莫多巨蜥”脚趾遭人为扯断后,昨天又有网友曝料称,上海辰山植物园一些“龙舌兰”、“芦荟”的叶子上被刻满了游客的姓名。网友拍摄的照片显示,一株龙舌兰的40多片叶子上竟然有20多片上刻满了类似人名等汉字。昨天,记者在辰山植物园的沙生植物馆内粗略统计了一下,约有40棵植物被刻上了名字。为何选沙生植物刻字? 沙生植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该类植物叶大、肉厚,易成为刻字对象记者在辰山植物园核实后确认,网友拍摄遭刻字的植物,位于沙生植物馆。所谓沙生植物,是指生活在以沙粒为基...
4月14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73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进展情况。关于备受关注的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问题,湖北省医疗救治组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张建初介绍,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比如发热、咳嗽、咽痛、肺炎等,但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者。张建初介绍,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详情]
2日16点,湖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集中检测筛查出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具备传染性?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卢祖洵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针对这一问题做出解释。卢祖洵介绍,武汉此次集中核酸检测,共检测了近990万人,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占比仅0.303/万,共300人,其中无一例转确诊...[详情]
晚上的时候可以将手机放置到离卧室最远的客厅,远离辐射源,就能避免更多的伤害,而且晚上周围环境都很安静,所以也不用担心听不到铃声漏接电...[详情]
广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在国际进境邮件中查获一批寄自韩国的多肉植物,毛重9.4千克。该邮件将各种多肉植物采用多层包装材料包裹,申报品名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