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制度是指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或仲裁委员会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时效制度意在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及时行使权利的,将视为对自己权利的放弃。也就是说,只有权利人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情形,才适用时效制度。 而确认劳动关系,是确认职工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法律关系,是劳动仲裁委员会在职权范围内,对双方法律关系是否存在进行裁决,是对一种事实的确认,不涉及实体权利义务纠纷的处理,故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不适用时效制度,申请人可以随时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出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仲裁申请。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用工主体符合法律规定。劳动关系中的用工主体必须是用人单位,主要是指法人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除此之外,其他主体是不能成为劳动关系的用工主体的。 二、劳动关系双方具有一定的隶属性。劳动关系从用...[详情]
劳动仲裁制度是我国争议解决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劳动仲裁怎么证明存在劳动关系那?下面佰佰...[详情]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行各业。每个人在岗位上所做的贡献共同确保了社会的运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一个工作身份,形成了劳动关系,那么劳动关...[详情]
“酒逢知己千杯少”,与朋友相聚共饮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如果忽视了对朋友的安全保障义务,不仅害人,也会害了自己。13日,句容法院介绍,该院下蜀法庭11日刚成功调解了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而本案中引人注意的是,不仅共同聚餐的11名同事赔偿了2.8万元,自诩遭遇“飞来横祸”的房屋主人,也赔偿了5000元。院方介绍,潘某生前是某公司的员工。2017年9月21日,潘某与该公司原料车间班组人员胡某等共计12人,按照人均50元的标准聚餐。事后餐费由公司报销。席间,潘某负责斟酒,另有2人与潘某同喝白酒,其余9人均喝啤酒、饮料。聚餐完毕,潘某提出前往马路对面其妹开设的营业厅,故其...
12月8日北京 最近一次的求职让广州女生小宜惊慌不已。办理入职手续时,公司员工用她的手机和百度账号贷了1.88万元。经过几天报警和不断投诉,目前已经取消了这笔贷款,但她仍然心有余悸。12月8日下午,广州女生小宜向记者讲述这次求职。22岁的小宜今年6月从大学毕业,上个月她通过智联招聘找到了广州一家名为汇才软件公司的一份美术设计助理工作。11月26日按照公司人事部门的要求,她到指...[详情]
昨日,记者在北京信息统计网上发现,苹果旗下公司——苹果电子产品商贸(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苹果电子”)在去年被北京市统计局公示为严重失信企业,并缴纳了5万元罚款。 苹果电子被列为严重失信企业的原因是该公司的2014年《财务状况》、《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进、销售和库存》报告中的数据存在较大差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出现较大差错的数据为“本年应缴增值税”、“本年...[详情]
公司不仅不按照法律规定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也不退还扣除的养老保险,员工死后,公司还将2万元执行案款,以一元硬币的形式送到法院,重达...[详情]
“公司规定劳动者用餐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我因用餐超时‘严重违纪’,难道因为这个就能解除我的劳动合同吗?...[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