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年人的消费心理 购买的理智性胜于冲动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时的冲动情绪渐渐趋于平稳,理智逐渐支配行动、中年人的这一心理特征表现在购买决策心理和行动中,使得他们在选购商品时,很少受商品的外观因素影响,而比较注重商品的内在质量和性能,往往经过分析、比较以后,才做出购买决定,尽量使自己的购买行为合理、正确、可行,很少有冲动、随意购买的行为。 购买的计划性多于盲目性 中年人虽然掌握着家庭中大部分收入和积蓄,但由于他们上要赡养父母,下要养育子女,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他们中的多数人懂得量入为出的消费原则,开支很少有像青年人那样随随便便、无牵无挂、盲目购买、因此,中年人在...
据来自警方的消息得知,近年查处的卖淫嫖娼案件中,老年人涉案比例增大,而且历年呈上升趋势,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涉案老人多为男性嫖娼,被称之为老人“性消费现象”。时下人们对此现象的关注,大多停留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探讨,但是大量的事实显示,法律、道德因素已远远涵盖不了这一现象的因果关系。其实,这种现象的大部分原因出自老人的性心理上。所以说,关注老人们的性心理,引导他们走出...[详情]
近年来,有关老年人出游遭受骗局事件频频见诸媒体。记者日前采访了解到,一些不良商家把目标瞄准了防范意识较差和维权手段单一的老年人群体,利用旅游套餐形式,设置消费陷阱。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的张燕生老人,就是这样一位受害者。这位1993年退休、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老人,本应在家安享晚年,可4月底却要作为原告迎来人生的第一场官司。4月16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仍在为两年前的一次轻率决定懊恼不已。数万元保证金有去无回2016年6月的一天,在一位好友的推荐下,张燕生老人开始接触北京博远皓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远皓成旅行社)的一款旅游消费套餐。按照旅游套餐计划书的...
随着刘洪斌“虚假医疗广告”事件浮出水面的是我国老年人安全用药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购买涉嫌虚假宣传医药产品的人群中,不乏老年消费群体。由于健康意识增强、防范意识较弱、内心寂寞等原因,老年群体容易被一些伪专家、药贩子盯上,成为其牟利的对象。 夸大宣传、“名医讲座”、 药品推销员 骗你没商量记者发现,一些老年人喜欢到医院、药店“点药”吃;一些老年人掉进“药品”推销员请客吃饭、送礼的“...[详情]
宰客的事件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只不过有些时候我们都选择了忍气吞声,今天佰佰安全网专注消费维权指南的小编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年我们买过的天价东西。抗癌天价药,有钱你也配不到2015年2月14日“格列卫”是一种对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慢粒白血病非常有效的分子靶向药,一盒120粒能吃一个月,但在一些医院要价2.4万元。去年至今,包括“格列卫”在内的多种抗肿瘤进口药被多地纳入医保范围,然而...[详情]
面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今年又有了最新套路。记者调查,推销者为逃避官方打击,开始变换经营场所,通过电话先与老人约定,再派车将他们...[详情]
全省失能老人42.6万,85.5%愿意在家里养老;失智老人12.7万人,66.8%愿意在家里养老;慢性病老人1222.3万人,8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