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集样品 采样前要了解所采样品的来源、加工、储藏、包装、运输等情况,采样时必须做到:使用的器械和容器需经灭菌,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不得加防腐剂;液体样品应搅拌均匀后才去采样,固体样品应在不同部位采取以使样品具代表性;取样后及时送检。 (2)样品送检 采集好的样品应及时送到食品微生物检验室,一般不应超过3h,如果路程较远,可将不需冷冻的样品保持在1~5℃的环境中,勿使冻结,以免细菌遭受破坏。 (3)样品处理 样品处理应在无菌室内进行,若是冷冻样品必须事先在原容器中解冻,解冻温度为2~5℃不超过18h或45℃不超过15min。 (4)检验 每种指标都有一种或几...
色谱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 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通过不断分配( 即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过程) 从而达到各物质被分离的目的。色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出限低、样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安全检测中。色...[详情]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一)危害特点 对于大部分化学物来说,在剂量―反应关系解析过程中均能够获得一项阈值(NOAEL),其与一个恰当的安全系数(100倍)建立比例关系,所得即为安全水平,也可以被称之为一日允许摄入量(ADI)。但是基于遗传毒性致癌物不存在阈值、没有致癌危险性的低摄入量等实况,所以上述方法对其很难适应。当下常用方法为借用某些数学模型去评估致癌物的作用强度(...[详情]
这些年来,各类食品的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而且类似事件反复发生,一些监管部门貌似也非常无奈,拿不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缺乏具体的食品检测标准,导致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行使权力时,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依。近几年,食品安全的“亡羊”不少,我们的“牢”虽然也不断地补了起来,比如,加强了监管力量,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修正了刑法,食品安全犯罪最低将被判处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等。但是,我们的食品检测标准,依然没有与时俱进。卫生部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公告中,对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种类有了明确规定,但禁止添加的物质中近一半没有相...
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食品检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食品检验由食品检验机构指定的检验人独立进行。检验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依照食品安全...[详情]
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剂量成份绝对不可忽视,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通过建立离子交换色谱法检测食品添加剂富马酸中杂质马来酸的方法。方法:样品用流动相溶解定容后,采用LC–SCX离子交换色谱柱(25cm×4.6mm,5μm) 分离,以0.005mol?L-1硫酸水溶液–乙腈(60∶40)为流动相,流速0.3mL?min-1,检测波长208nm。结果:样品中富马酸与马...[详情]
据了解,我国多数散户菜农普遍存在使用高毒农药现象,食品安全根本无法保证。为此记者对广州增城区部分种植蔬菜的散户进行了走访调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