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小知识: 由于带RASP的JVM可以全面阻止恶意代码的执行,不论其来自应用内部、第三方库还是网络,因此战胜零日漏洞完全不在话下。此外,无需重启或中断服务,安全管理员就可以为运行的应用添加新规则,没有安全供应商的补丁也能即时阻止新发现的漏洞。
通常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有受到非法入侵者的攻击、敏感数据被泄露或修改、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被窃听......这些网络中存在的问题都是通过一定的攻击手段实现的,例如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黑客技术和逻辑炸弹等。 1、物理隔离。物理隔离的思想是不安全不联网,要保证安全。在物理隔离的条件下,如果需要进行数据交换,如同两台完全不相连的计算机,必须通过软盘等媒介,从一台计算机向...[详情]
Web业务平台最容易遭受攻击,那么web开发性能和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你知道吗?...[详情]
据环保部最新通报,5月1日至15日期间,23个督查组共检查4328家企业(单位),发现3016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69.7%。存在问题的企业中,“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1023家,超标排放7家、VOCs治理不到位179家、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319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306家、防扬尘措施不完善408家。上述发现问题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部分城市还存在“散乱污”企业排查不细致、整治力度不够的问题,督查发现,淄博市有80家、开封市有35家“散乱污”企业不在当地政府上报的“散乱污”名单中。一些需依法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问题突出。其中邯郸市有132家、滨州市有11...
前不久,中央纪委通报曝光了6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典型问题,涉及天津、河北、江苏、安徽、重庆和甘肃六省市,被通报人数达4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央纪委首次就该领域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使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详情]
4月7日,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执法人员,在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启动环境保护史上最大规模强化督查。4月21日,为期2周的首轮督查结束。环保部环监局局长田为勇在发布会上披露,截至20日24时,首轮督查共28个督查组,检查企业4077家,发现2808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占总数69%。 环保部部长将亲自带队开展巡查在环保部4月例行发布会上,田为勇介绍说,第一轮次督查发现的重...[详情]
河北省廊坊市因大气污染防治存在突出问题被环保部挂牌督办。...[详情]
“你好,请看一下屏幕。”在服务员的一声引导下,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通过自家的微信刷脸支付功能购买了一杯百香果茉莉茶...[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