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几乎在国内的任何城市都能见到,这也使因行人的过错而导致的车祸频繁发生。那么面对行人闯红灯,我们应该如何处罚呢?专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编就跟您聊聊行人闯红灯的那些事儿。
“中国式过马路”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几乎在国内的任何城市都能见到,这也使因行人的过错而导致的车祸频繁发生。每当有这样的车祸发生被晒到网上,就会有许多网友评论应该让行人负全责。近日,深圳交警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来警示行人违法,为每一个违法者穿戴一身儿绿,作为志愿者去监督行人违法行为,这个举动在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度同时也惹来了不小的争议。那么面对行人闯红灯,我们应该如何处罚呢?专注于交通安全的小编就跟您聊聊行人闯红灯的那些事儿。
事件还原
行人违法屡创新高 中国式过马路就没得治吗
从2015年8月起,深圳交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期间,交警在整治的基础上加强对行人非机动车违法的劝导,对于不愿缴纳处罚的违法人可以采取穿绿马甲执勤的方式在路口劝导。不过,由于是炎热的夏季,深圳交警还提供了与绿马甲相配的绿色帽子用于遮阳。
行人违法屡创新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到6月份,深圳全市行人违法通行人数达到12.7万人次,违法率超过33%。值得注意的是,冲红灯的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18岁到30岁之间,时间与上下班高峰吻合。而屡教不改的也有不少,其中被查处2次以上今年上半年则达到2257人。
行人违法屡创新高 中国式过马路就没得治吗
8月3日交警部门共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1640宗。其中,行人违反交通信号通行的966宗,占58.9%;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的364宗,占22.19%;非机动车不按照交通信号规定通行的102宗,占6.22%;行人翻越道路隔离设施的52宗;驾驶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违反规定载人、载物的26宗;行人在道路上使用滑行工具的1宗;其他行人非机动车的违法129宗。
以身作则的惩罚方式
现场执法的交警介绍到,绿帽子其实是与绿马甲配套的夏日遮阳帽,并非刻意为之。不过,应该可以预料,戴过一次绿帽子的人,尤其是男士,恐怕以后再也不想冲红灯了……
行人违法屡创新高 中国式过马路就没得治吗
在短短的半个小时中,发现仅闯红灯的行人就超过20名。在交警的督导下,大部分人最终选择配合交警的执法,然后劝导其他路人。不过,也有采取强烈抵制态度的路人,朱先生便是其中一位。听说要执勤后顿时火冒三丈,与现场执法的交警产生争执。
行人违法屡创新高 中国式过马路就没得治吗
市民余先生同样表示难以接受,“戴绿帽子对男人来说那可是个很大的侮辱,即便这只是交警部门的惩罚措施”,他认为这种惩罚有损个人形象,“我宁愿被罚款。”
正制定首份“行人出行信用报告”
交警表示,如果当事人在路口维持得比较好,对自己违法行为的认知程度也比较深,警方会适当减少处罚时间,“因为我们毕竟采取的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记者了解到,如果闯红灯当事人既不愿接受“社会服务”,又不愿罚款,进而不去银行交罚金,那么该违法行为会纳入其个人征信系统中去。在上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交警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深圳市将制定并发布深圳第一份行人出行信用报告。据了解,具体操作的细则目前仍在制定中。
翻越隔离护栏罚200元
相比于闯红灯,跨越机动车道的隔离护栏处罚要严厉得多。
8月3日上午11时,在皇岗路南行皇岗口岸路段,交警接连拦下了多名翻越护栏的人士。交警机训大队民警表示,翻越护栏设施的,对当事人处以200元处罚。
不过也有行人表示,自己住在福民新村,需要跨过皇岗路,去皇岗口岸附近上班。这里一没有天桥,二没有地下通道,三没有斑马线,跨越护栏也是无奈之举。一名翻越护栏被拦下的行人告诉记者,在该路段如果想要到对面去,得绕到滨河大道,“从这走过去我再走回来,至少一个小时”。而翻越护栏的话,只需要三分钟。“我们也知道翻越护栏危险,但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切实改善一下这里的实际通行状况。”该行人表示。
一周发生非机动车事故8人死亡
交警表示,仅7月27日至8月2日,深圳就发生涉及行人、非机动车交通安全事故15宗,造成8人死亡、13人受伤,分别占一周交通事故总数的71.4%,占死亡总数的66.7%、受伤总数的68.4%。
比如,7月31日0时45分,罗某元驾驶粤BV14X8号小车在宝安西乡大道由东往西行驶至西乡立交路段时,车头右侧与由彭某驾驶的(搭载黄某贤)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彭某受伤,黄某贤送医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罗某元弃车逃逸。
意识淡薄/处罚过轻,谁之过?
都知道开车需要考取驾照,但是没人说走路上街也需要考证的,行人过街行为完全是言传身教的结果,别人怎么过,我就怎么过,“开车的要让走路的,”已经成为了行人的共识,正因为这种共识之下,才会“衍生”出越来越多的行人违法行为。
而在国内,孩子们从小也比较缺少这方面的引导和实践,往往那些安全意识内容只是存在于书本而已,对于行人安全意识的养成并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
行人违法屡创新高 中国式过马路就没得治吗
在国内,行人违章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淡薄,而交警部门对行人违章的处罚又不容易实施。
行人违章为何屡禁不绝?多数人认为交警只管机动车,偶尔管管自行车。此外,一些人图方便,没有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专家曾对违章行人的心理状况做过调查,70%的人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一些人明知闯红灯是不对的,但看到多数都闯,自己也就不在乎了。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习惯。以往交警部门对违章行人都是采取说服教育,违章行人当场承认错误的态度都很好,可过后却是屡教不改。而交警部门对行人违章的处罚也不容易实施。
对于交警来说,一个路口有很多人违章,你说罚哪一个?如果处罚的人说身上没带钱也没带身份证又没有单位怎么办?另外,个别路段的人行设施还不完善,不能保证行人安全便捷地通行,也导致违章行人增多。
弱势群体≠免死金牌
在现今的交规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原则,是出于对当今社会中弱势的人(主要指行人)还很多而考虑的。然而,总有一些行人忽视最基本的法规贸然前行,给别人带去麻烦不说,有时还会祸及自己。
行人违法屡创新高 中国式过马路就没得治吗
记得曾经报道过的一件事:一个骑车的老爷爷头也不回、没有任何挥手表示的猛然横穿马路,瞬间后面司机紧急刹车造成再后面的车追尾,老爷爷看了一眼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两个司机在那里无奈的争吵着。
其实最初保护弱势群体的出发点是好意,无论行人是否主责,司机都要负主要责任或者全责,但却间接滋长行人忽视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生,随之高长的则是人与车发生事故的情况频发。很多时候看似为了保护弱势群体但是却被一些人利用的淋漓尽致,让人气愤不已。
一个真正的规则应该就是:谁的“孩子”谁抱走,是谁的责任就应当让谁承担起来,别因为一些违章导致一群人受到牵连。这样社会才会形成良好的风气,中国不能和西方国家比,人家都收规则,所以可以制定要保护弱势群体的交规,但是中国的弱势群体很多时候却是守法的司机。
毫无疑问深圳这次的行动是成功的,从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其实很多违法者对于罚款这件事已经不敏感,无论是驾驶者还是行人,罚款只是损伤了金钱而已。相对而言倒是自己的面子更值钱,而通过这种以身作则的方式,则可以起到让违法者铭记于心的作用,这比罚款更有长久意义。
佰佰观点:
本安全网认为行人闯红灯这一交通问题与其它交通违法一样,虽然不是一时就可以得到彻底解决的,但也并非无可救药的交通顽症。只要我们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向社会进行广泛积极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正确引导人们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提高,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以及科技强警,严格依法管理等软、硬件齐上,标本兼治的现代交通管理新思路,行人闯红灯的交通违法现象必将逐步减少,人们的文明交通行为,公共交通观念也随之增强,对创建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必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责任编辑:杨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