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儿童安全教育误区有哪些?

现如今,很多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缺乏安全意识教育,甚至教育存在误区。孩子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家长如果只是单纯的告诉孩子,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摸的,孩子就越想去探个究竟。那么,儿童安全教育误区还有哪些呢?佰佰安全网来告诉您相关儿童安全教育小知识吧!

儿童安全

宝宝越小,外在危险因素对它的影响就越大。孩子的安全问题也是很琐碎的,可能的危险包括跌落、异物吸入、中毒、外伤、宠物伤害、疾病、丢失等等。这些在孩童时期的安全行为问题就是儿童安全。

统计数据显示,意外伤害占我国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儿童意外事故52%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专家认为意外伤害的特点是意外性和突然性,绝大多数儿童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儿童安全教育的意义

新生儿用哭来增大肺活量,以适应新的环境;用眨眼防止强光对眼睛的刺激等等。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一方面幼儿的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对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现代化生活的同时,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犯罪活动增多等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使得幼儿那些与生俱来的初级的自我保护能力难以应付意外。

由于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弱,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一定的安全知识,导致大大小小事故的发生。只有积极培养幼儿自我的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使幼儿尽可能地避免伤害,健康成长。

可是,很多家长认为“跟孩子说不要到处乱跑,走散了就在原地等”、“不要理睬陌生人”、“你要不听话,就和电视上的小孩一样再也见不到粑粑麻麻了”。这些所谓的安全教育真的安全吗?真的有效么?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安全教育里的最大误区,你有吗?

儿童安全教育误区有哪些

1、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针对儿童的人为侵害多为熟人实施。据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该中心针对近年来340个儿童遭受性侵害案件的统计发现,68%是熟人作案。

而儿童诱拐及绑架等人为侵害案件,超过61%以上为“熟人”所为。

2、和父母走散了,站在原地等

孩子理解的原地与父母理解的原地是同一个概念麽?况且孩子理解的原地是从发现找不到父母开始,被动等待真的是最好的方式么?

跟孩子提前约定好走散后的具体等待地点,或让孩子牢记父母手机号码、在走散后主动告知所在位置信息要有效得多。

3、需要求救时,先找妇女和老人

大家往往觉得,妇女和老人更值得信任,而在拐卖儿童的各类刑事案件中,实施主体多为妇女。

而老人由于信息反馈能力差与自身的力不从心,无论从精力、体力或者是意愿上都不是最好的求救对象,无法快速带领孩子脱离险境。

在求助时,如按照群体>个体、聚焦对象求助>散焦式求助的方式求助,获救可能性往往大得多。

向一群人求助获得帮助的概率要大于向单个的人求助,因为随从效应下人更容易响应。

向情侣求助的概率往往比较高,情侣中的女性会有天生母性情节、更容易帮助孩子,而其中的男性出于恋爱期的雄性荷尔蒙分泌因素、而更愿意出手相助。

4、你要不听话,就会和电视里的小朋友一样被怎样怎样……

恐吓式教育往往具有惊人的逆反效应或过度防御效果。家长越是禁止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吸引力越是强。

而且过度紧张的家长也会教育处过度紧张的孩子,会损害孩子的阳光心态。我们在训练中碰到过一个真实案例,有个孩子跟父母走散后,周围人跟他说,“把你爸妈的电话给我,我帮你联系他们”.

结果孩子义正言辞反馈,“滚开!我爸妈不让我跟陌生人说话。”有警惕意识是好的,可过度防御只会适得其反。

5、当有陌生人夸赞孩子时,你会很警惕吗?

有人夸你孩子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友好的跟陌生人说谢谢。

但要告诉孩子,遇到以下几种“陌生人”时,要多加警惕。一是向孩子求助的人。如果有成人请孩子带路等,应立即保持安全距离,或拨打110请求帮忙。

二是要带孩子去玩的人,三是叫孩子名字的人。家长不要让孩子的名字出现在衣服外边、背包等地方。四是告诉孩子家里有紧急情况的人。

要明确告诉孩子,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能跟别人走,可请警察帮助。五是说话的时候总是伸手摸孩子的人。

平时,要和孩子一起演练安全距离的控制,在“陌生人”触摸自己的时候,迅速退后。

6、要有安全意识,粑粑麻麻觉得你安全意识还不够

家长们包括学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的理解就是把成人的安全知识说给孩子听,不断地重复,希望孩子能够记住。

但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成人可以理解的安全知识,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当他们真的遇到复杂的实际情况的时候,他们真的能记住么?

他们就算是记住了,真的可以用么?看看我们现在成年人都会被层出不穷的骗局所欺骗就知道了,如果要按自己的安全知识来防范,永远只有四个字“防不胜防”。

他们就算是记住了,真的可以用么?看看我们现在成年人都会被层出不穷的骗局所欺骗就知道了,如果要按自己的安全知识来防范,永远只有四个字“防不胜防”。所以建立正确的安全距离,让孩子设定清晰的规则,与不恰当的接触和危险的环境保持相当的距离,就有更大的可能远离侵害。

7、安全距离比安全知识更重要。

让孩子在体验式训练中形成无意识习惯比牢记安全知识更有用。在危害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时候,有个“黄金60秒”,这60秒内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很有可能躲避了危害。

对儿童,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扩展思维能力的不足让他们不足以真正理解一两句简单的话语背后的含义,以及与真实环境的映射。

儿童安全教育的正确方法

1、在愉快的游戏中有意识的学习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通过各种不同的游戏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戏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得力所能及的防灾、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以及保护自己的经验,也可满足幼儿情感的需要,获得成功和信心。

例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家长一方面要让幼儿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一方面可有意识的发展出“不给陌生人开门”、“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游戏情节;组织开展“红绿灯”游戏,让幼儿掌握“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走在人行道上或斑马线上”、“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有关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自我保护行为的锻炼。

家长还可以和幼儿共同创设一种模拟意外或灾难的特定情境,让幼儿设想、体验身临其境时的正确应对方法。例如创设一个“火场逃生”的场景:某处发生火灾了,旁边有水、毛巾、被子、衣服、门、窗等多种物品,幼儿当场进行保护自己的逃生演练。

2、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渗透

家长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让幼儿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才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要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现伤害事件。如;进餐——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说笑(以免呛着);睡眠——正确睡姿,不含着东西睡觉;行走——行走时抬头挺胸,学会靠右行走;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天就能奏效的。因此,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方法外,还要经常提醒,不断强化,逐步形成幼儿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在未雨绸缪的演习中实践

家长要经常和幼儿一起进行模拟演习活动,如防地震、防灾、防台风等。虽然有些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是人力所无法控制的,但发生地震或大火,出现雷雨或台风天气时,如何把伤害减至最轻程度呢?通过模拟演习,教育幼儿在突发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逃生时避免混乱和人踩人等。经过多次的模拟演练,幼儿自救的意识增强了,自救动作更迅速

4、在适度的自然后果法中内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自然后果法,即让幼儿从行为的自然后果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使孩子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负责。自然后果法可以帮助幼儿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例如孩子的手指被火烫了一下,知道被火烫了会疼,以后就再不会随便接近火了。如果他曾从高处跳下时被摔疼了,以后走到高处自然就小心了。

5、在家庭生活中巩固

如家长平常带孩子外出时,应指导幼儿观察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并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指导幼儿明白走失时怎么办,让孩子牢记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等。

以上就是本文介绍有关儿童安全教育误区的常识,希望各位家长朋友要避开教育误区,使用正确方法来教育儿童安全知识,让其可以深刻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1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