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微信拉票成为道德绑架 你怎么看

2018-06-30 09:48:54 来源:新华网
2413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打开朋友圈或微信群,你有没有经常被拉票的信息刷屏?有没有为朋友家的孩子投过票?或者为自己家的孩子拉过票?

微信拉票成为道德绑架 你怎么看

打开朋友圈或微信群,你有没有经常被拉票的信息刷屏?有没有为朋友家的孩子投过票?或者为自己家的孩子拉过票?

当下,微信拉票已经成了一种常态。从才艺比拼到作品评选,再到各种评优,各种商业和非商业的“求投票”泛滥,成为朋友圈一道另类风景。曾经的“点赞之交”变成了“投票之交”,轮番轰炸的投票邀请让人“累觉不爱”。

微信拉票成为道德绑架 你怎么看

“各位亲,帮我家孩子投个票吧!”

“今天继续投哟,一天可投3票呢”

……

面对没完没了的投票请求,从违心参与再到反感,刷屏的拉票让网络投票变了味儿。

“罔顾同窗情谊”“不尊重爱心”

……

微信拉票一旦上升到道德绑架,就更成为了人际交往的一种负担。网络投票泛滥,微信群变成“拉票群”,朋友圈变成“拉票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微信拉票成为道德绑架 你怎么看

面对人情关,背负人情债。

很多人被微信拉票“绑架”。

投还是不投?这是一个问题。

真正的实力被忽略或掩盖,PK的却是关系网和人脉。

微信投票只能让人沉溺于“虚幻的胜利”。

针对学生及幼儿个人荣誉的各项评选活动,近期,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对网络投票说不!赢得了众多家长和各界的点赞。

微信拉票成为道德绑架 你怎么看

网络有风险,投票需谨慎。

看似简单的微信投票其实不止是人情债,背后可能还隐藏了骗局。

有位妈妈参加“萌娃评选”被骗了6000元。

她是这样一步步被引入陷阱的:

添加微信,发宝宝照片参与投票。发现宝宝与上一名的票数始终差一票,为了让自己的宝宝排名靠前,在客服的劝说下,她花了2000元钱找人刷票,经刷票后名次上升,然而第二天又下滑。这时,刷票方主动联系,提出再刷一次就有希望拿到一等奖。这位妈妈在煽动下又掏出4000元,排名冲到了第二。

不幸的是,两天后排名再次下滑。至此,她才明白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即使你花再多的钱,你永远都只能是第二,因为第一的数据是可以随时被更改和控制的。

其实,这样的评选多是“比赛为名,营销为实”。

一些网络投票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庞杂的刷票拉票利益链。

有些投票并不是单纯的打勾就好,需要先关注官方微信号,有的还需要获取头像、手机号等信息。面对众多涉世未深的“猎物”,想要获取影响力的平台、牟利的水军,盗取个人信息的幕后黑手等都在蠢蠢欲动。营销和诈骗才是他们的“庐山真面目”。

佰佰安全网表示:不法分子往往先是许以丰厚的礼品引诱投票,借此套取个人的详细信息。然后,编造一些重病、车祸等谣言,来对父母及亲友进行诈骗!

“指尖上的投票”背后可能是各种“坑”。

人情债最难还,投票难敌人情关。

明明是个坑还得往里跳,你说冤不冤?!

面临泛滥的网络投票,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是老师和家长,应当引导孩子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差距。

如果你是被拉票者,学会“鳄鱼法则”很受用。

当鳄鱼咬住你的脚,你越挣扎被咬住的越多。

所以,万一被鳄鱼咬住脚,

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一旦发觉不对劲,最好认亏果断退出!


责任编辑:慕丹萍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拉票
  • 投票
  • 朋友圈
  • 人情债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