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海检察院获悉,今年1月至5月,上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毒品犯罪案件795件869人,
记者从上海检察院获悉,今年1月至5月,上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毒品犯罪案件795件869人,其中,以涉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批捕580件641人。提起公诉案件953件1025人。从起诉涉毒案件罪名看,居首位的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今年1月至5月共起诉684件741人,同比上升23.91%和26.02%。
据上海市检察院侦监处副处长寿志坚介绍,毒品犯罪主要呈现四种特点:一是涉案人员以本市中年无业人员居多。据对今年1-5月毒品犯罪案件被告人情况分析,其中40岁以下涉案人员占47.7%;41-50岁占19.8%;51-60岁占26.3%,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15岁。女性占23.4%,本市人员占四成以上。无业人员有713人,占69.7%。二是涉案毒品种类增加。除传统的海洛因、大麻、吗啡、摇头丸、可卡因等,还出现了许多新型兴奋剂与致幻剂,如茶粉、开心水、恰特草等新型毒品。三是交易毒品数量增多。由于当前制毒“技术”简便易操控,毒品量产增多,导致毒品消费价格走低,只能增加毒品数量来谋利。四是交易方式愈发隐蔽。有的被告人将毒品伪装成普通货物或商品,通过快递的方式运送毒品。有的事先通过网络支付毒资,后当面交付毒品。还有的如宝山区检察院办理多起嫌疑人利用“闪送”平台贩卖毒品案件,双方通过微信联系后,通过“闪送”平台由专门的“闪送员”在短时间内直接送达。随着微信、支付宝、“闪送”等广泛使用,毒品贩卖网上交易、快递送货上门日渐增多,这些渠道增强了毒品交易的隐蔽性,也增加了调查取证的难度。
怎么预防在KTV接触到毒品?
第一、慎重交友。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青少年在交友中良莠不分,在所谓的讲哥们、姐们义气、虚荣心的驱使和同伴的影响下,很容易沾染毒品。一些毒贩为了拉人下水,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想尽一切办法和借口来引诱人吸毒。所以,同学们要慎交朋友,遵循交友原则,交好友、益友,不交损友、滥友,千万不要盲目从众。
第二、摒拒不良嗜好。在许多毒品犯罪的吸毒经验中,大多数是从吸烟、喝酒、施用安非他命到海洛英的渐进方式发展,这些人为了追求更大的感官刺激,而走上吸毒的不归路!拒毒的最基本方法就是要自始摒拒不良嗜好,而经常熬夜、日夜颠倒等不规则的生活作息,也会间接造成不良嗜好,年轻朋友更应该谨慎。
第三、善用好奇心,不要以身试毒。毒品所造成的心理依赖非常可怕,吸毒犯在监狱服刑三、五年,其生理上的身瘾早已戒除,但「心瘾」难除,往往一出狱後又情不自禁,千方百计再度找毒,这也就是吸毒者终生进出监狱的悲惨写照。因此千万不要出自於好奇心,或自认“意志过人”、“绝对不会上瘾”而以身试毒。
第四、尊重自我、坚决拒毒。毒品所伤害的是自己的健康、生命与尊严。尊重自我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千万不要确於情面或请求朋友义气而接受朋友的引诱与怂恿。
第五、建立正当的情绪抒解方法。人生不如意时常八九,难免有情绪低落、苦闷沮丧的情形,当然需要寻求舒解、宣泄,但是应该寻求正当健康的舒解方法(如听音乐、看电影、运动、找朋友倾诉等等),如一时的空虚就靠毒品来舒解,反会沉伦於毒品之中而不能自拔。
第六、认识正确用药观念。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必须靠适当的营养、运动与休息,想用毒品药物来提振精神或治疗病痛,只不过是预支精力,透支生命的愚行为了!
第七、远离是非场所。根据统计,电动玩具店、KTV、MTV及地下酒家、舞厅等场所,是吸毒者和犯毒者最长出没的地方,贩毒者往往不择手段地在这些场所设下陷阱,引诱或威胁青少年吸食、施打毒品。提高警觉性、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饮料、香菸:毒害不会从天而降,通常都是经由毒贩设陷阱传送,时下即发现有将毒品掺入香烟供人吸食的案例,所以应该随时提高警觉,在不熟悉的场所中,不要随意接受他人送的饮料或香烟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毒品是长在社会身体上一个巨大的毒瘤,对人体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危害。希望大家记住上面几点在ktv等公共场所预防接触毒品的方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责任编辑:武伟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