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拼多多回应涉黄涉暴:关闭涉事店铺

2018-06-08 09:40:13 来源:和讯网
1562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拼多多,拼多多,一亿人都在拼的App”的广告语堪称洗脑,拼多多如今也确实挺火,但记者调查发现,该电商平台上有不少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的商品,包括开刃刀、伪基站设备、摩托车车牌及充气娃娃等。

有关"拼多多上架涉黄涉暴商品"的报道,@拼多多官方微博于6日晚间回应称,将紧急排查,并启动全面、系统清理,关闭涉事店铺,下架违规商品。

拼多多回应涉黄涉暴:关闭涉事店铺

拼多多回应

媒体调查发现,拼多多电商平台上有不少涉黄、涉暴力且涉违法商品,包括可加工的开刃刀、伪基站设备、50元即可定制的摩托车车牌、文案以"幼女"为噱头的充气娃娃等。这其中包括了法律明令禁止,以及游离在法律灰色地带的商品,网站的监管职责受到质疑。

拼多多回应涉黄涉暴:关闭涉事店铺

拼多多回应

调查中媒体还发现,进驻拼多多商家的门槛非常低,"随意发布了一件商品,就发现自己已成为商家。"商品及个人信息在发布过程中无任何审核及认证程序,只需创建,为商品拍张照片标好价格上传即可。

入驻低门槛并非鲜事,这为拼多多提供了百万级"拼商家"。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依靠低价拼团的社交传播模式,迅速成长为一个GMV过千亿、拥有3亿用户的超级电商平台。

成为"爆款"也自然有其道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三四线以下城市消费力升级的背景下,用户庞大的购买力和社交电商模式,让拼多多站上了崛起风口,成功将群雄割据的电商市场撕开了一道口子。

2017年,日订单量超京东的拼多多已成功跃居全网第二,仅次于阿里的淘宝,这两家竞争对手也迅速拿出应战策略,淘宝推出低价版本app、京东上线"拼购节","黑马"速度让两家行业巨头不得不正视。

拼多多回应涉黄涉暴:关闭涉事店铺

拼多多回应

就像一块硬币分两面,拼多多在成为行业黑马的同时,外界对其商品的负面评价也从未停止。

除了此次媒体报道的涉黄涉暴商品,拼多多刷单、售假、山寨品和质量问题也曾屡遭曝光。新京报曾在4月刊文称,发现不少阿胶商家借拼多多平台贩卖问题阿胶;河南商报调查发现多家拼多多商家存在刷销量、刷好评的行为等等。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拼多多投诉量高达13.12%,成为行业第一。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拼多多下架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

面对越演越烈的商品危机,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在4月初与媒体的对话中承认,目前平台对商品的管控、对服务的品质都很初级,"我们正在通过升级供应链和打击假货来提高商品质量。"

采访中黄峥还表示,要减少人工对规则的干预,未来拼多多计划从人工选品,到全部由算法和机器来选择。当时黄峥给出的理由在于"人工选择、推荐商品就不可避免会导致腐败",但机器容易被不法之徒"钻空子"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此次曝光的商品中,关键词"摩托车牌"可专业定制,购买刀具时选择"加工款"即可得到一把开刃刀等等,这些违规商品都在合法的幌子之下,暗中滋生,仅凭机器筛选的能力又能否分辨出这些"猫腻"?

拼多多回应涉黄涉暴:关闭涉事店铺

拼多多回应

形势更为严峻的是,拼多多的新增用户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国内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2018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拼多多第一季度新增用户数暴跌,2月份仅录得820万,较去年12月峰值断崖式下跌七成,创下其有公开历史统计以来的最大跌幅。

外媒福布斯4月刊文警告称,由于拼多多漠视商品质量,正导致公司流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一步阻碍企业发展。

小编认为,网站未履行监管职责,明知商家存在违规销售而不予制止,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吴梦莉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拼多多
  • 涉黄涉暴
  • 店铺
  • 违规商品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