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八旬老人被老鼠咬伤 结果住院了

2018-06-06 10:00:43 来源:长沙市中心医院
1282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82岁的刘秀华(化名)晚上睡觉时看到床尾有老鼠溜上床,她想用脚把老鼠踢开,谁知刚碰到鼠尾巴,老鼠竟迅速窜到了床头,咬伤了她的头部。

82岁的刘秀华(化名)晚上睡觉时看到床尾有老鼠溜上床,她想用脚把老鼠踢开,谁知刚碰到鼠尾巴,老鼠竟迅速窜到了床头,咬伤了她的头部。由于当时伤口渗血不多,所以并未处理,一个星期后老人开始出现头痛、反复发热、肌肉酸痛等不适,家人才赶紧将她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检查,结果老人被诊断为老鼠咬伤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热”。

据了解,刘秀华老人一直跟随女儿在农村生活,家中老鼠横行,睡觉时经常会有老鼠溜到床上。平常只要轻轻一拍床板就会将老鼠吓走,没想到这次刚踢了一下鼠尾巴,老鼠便迅速窜到了床头,咬伤了她的头部。由于当时老鼠在其后枕部只咬破了点皮,出血不多,刘奶奶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告诉子女。一个星期后,刘奶奶出现头痛、反复发热、肌肉酸痛等情况,被老鼠咬破的伤口也开始渗血,这才被子女送到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检查。

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生胡静发现,刘奶奶除了发热(体温高达39度以上)以外,其血液生化检查显示她的肾功能已经出现损害,尿蛋白阳性,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筛查阳性,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而引起该疾病的元凶正与老鼠咬伤有关,科室积极给予刘奶奶进行抗病毒、止血等对症治疗,目前已明显好转。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亦称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胡静医生介绍,该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为特征,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含出血热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通过呼吸道传播;二、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三、被鼠类咬伤,或者破损伤口接触含出血热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导致感染;四、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胡静医生提醒,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1-2周,其典型病例病程一般分为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由于本病早期主要为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有些病例极易诊断为“感冒”,因此容易延误病情。但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症状有着相对的特异性,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非常明显,头痛、腰痛及眼眶痛,俗称“三痛”。其次有毛细血管损害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颜面部,颈部及胸部皮肤常常发红,俗称“三红”。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甚至出现鼻出血,黑便等症状。如果此病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在发病约5-7天可出现低血压、肾功能损害、少尿、颜面浮肿等症状,危害极大。

佰佰安全提醒,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时应注意做到 “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及就近治疗。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每年都会收治数例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由于此病早期症状与一般的“感冒”不易鉴别,因此容易被延误治疗。当出现发热持续,无法缓解或者用药后症状反复,市民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责任编辑:慕丹萍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出血热
  • 流行性出血热
  • 鼠类
  • 症状
  • 急诊科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