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他去世43年 为何至今未下葬?

2018-04-09 10:15:34 来源:搜狐
2183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43年前,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湾因心脏病去世。尽管斯人已逝,但针对蒋介石的评论却一直争论不休。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月28日。台独分子甚至直接往蒋介石的灵柩棺木 泼洒红漆泄愤 如何评价这位中国现当代史上的重大人物 是我们无法越过的关坎

43年前,1975年4月5日

蒋介石在台湾因心脏病去世

尽管斯人已逝

但针对蒋介石的评论却一直争论不休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2月28日

台独分子甚至直接往蒋介石的灵柩棺木

泼洒红漆泄愤

如何评价这位中国现当代史上的重大人物

是我们无法越过的关坎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

蒋介石迅速回国参加革命

行动前,他给母亲王采玉写信

表示誓为革命牺牲

并希望母亲“恕儿不孝之罪”

王采玉则托人给蒋介石传话说:

“死生一视于义,毋以家事为念”

1911年11月

蒋介石全身捆绑炸弹、提枪携刀

率领着100多人的敢死队进攻浙江巡抚衙门

“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最终率队生擒浙江巡抚曾韫

为浙江的光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前,蒋介石在日本东京拍摄,寄给母亲的“遗照”。

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对此,蒋介石的结拜大哥、

上海都督陈其美坚定支持孙中山

并起兵反袁

1916年5月

袁世凯最终在收买不成后

派人刺杀了陈其美

当时,慑于袁世凯的淫威恫吓和刺杀

陈其美死后竟然无人敢替他收尸

在此情况下

蒋介石冒着生命危险返回上海

一个人拉着一辆板车

独自为陈其美收尸、下葬、拜祭、守灵

处理各种身后事

完全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陈其美死后,蒋介石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收尸。

1922年3月

陈炯明兵变

炮轰位处广州的总统府

孙中山冒死突围转移至珠江上的军舰

面对陈炯明的疯狂进攻

危难之际

人在外地的蒋介石再次慷慨赴难

选择了奔赴广州与孙中山一起同生共死

当时,蒋介石陪护孙中山在永丰舰上

遭到了陈炯明部队的猛烈炮轰

永丰舰被击中6弹,船身猛烈震动

蒋介石坚持让孙中山下舱避难

自己则咬牙坚守在永丰舰舵楼迎敌对战

毫无惧色

誓死保卫国父的安全

蒋介石与孙中山。

1924年,蒋介石就任黄埔军校校长

在黄埔时期,蒋介石以身作则:

白开水、不穿皮鞋、理士兵发型、吃大食堂

坚持与士兵们同甘共苦

孙中山去世后

蒋介石领军北伐、立志统一中国

1926年湖北汀泗桥一战

北伐军与吴佩孚军队激战拉锯

蒋介石亲赴第一线指挥

当时有人提议战局不利、应该暂停进攻

没先到蒋介石却在炮火之中大声喝道:

“成败在此一举,稍一泄气,就再没有取胜的机会了,比的就是最后一口气!”

在北伐军的猛攻下

吴佩孚军队最终瓦解崩溃

从此一蹶不振

蒋介石凭借自己的坚持与意志

最终支撑了北伐的胜利和中国的统一大业

大革命时期的蒋介石:志在北伐统一中国。

尽管污蔑、讽刺他的言论从来都不乏于世

他也并非完人

但应该承认

在对国家、对民族、对革命事业上

他始终以公义为重

1929年7月,苏联派兵侵略中国东北

并强迫张学良的东北地方政府

签订了涉嫌丧权辱国的《伯力协定》

对此,以蒋介石为首的民国政府坚决拒绝承认这一条约

当时,蒋介石唯一的儿子蒋经国正在苏联留学被困

为使蒋介石屈服

苏联提出条件

只要蒋介石承认《伯力协定》

作为交换条件,苏联将释放蒋经国回国

对此蒋介石坚决拒绝

他在日记中写道

宁可自己牺牲儿子绝后,

也绝对不能让苏联人的阴谋得逞:

“伯力纪录无异亡国,余宁牺牲一切,虽至灭种,亦誓不承认也。”

为保障民族利益,蒋介石两次拒绝营救蒋经国。

1931年,苏联人又提出

以被捕的共产国际间谍牛兰夫妇、

和民国政府承认卖国条约为条件

来交换蒋经国回国

对此蒋介石再次大义凛然

拒绝苏联人的图谋

他在日记中写道:

“余宁使经国不还,或任苏俄残杀,而决不愿以害国之罪犯以换亲子也。绝种亡国,乃数也。余何能希冀幸免!但求法不由我犯,国不由我而卖,以保全我父母之令名,使无忝所生则几矣。区区后嗣,岂余所怀耶!”

终其一生

他缺点很多

然而在民族大义面前

他从不落后

1928年,日寇制造济南惨案

残杀北伐军民17000多人

此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国耻、军耻、民耻,今日加重二耻矣,何以雪之?”

“每日必记灭倭方法一条。·····教育、严禁、用贤、任能,是灭倭之道。”

抗战时期,蒋介石视察部队。

他这样写、也这样做

尽管后世很多人污蔑他对日“不抵抗”

但随着越来越多史料的浮现

人们才知道

他早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

就已秘密布置抗日救国的“国防计划”

并早在1932年就提出了“与倭持久作战”的持久战计划

早在西安事变前

他更是在全国秘密布置抗日防御工事达3300多个

并积极整军备战

计划与日寇决一生死

蒋介石在前线指挥作战。

抗战爆发后

他在逆境中以坚强毅力主持抗战

多次拒绝了日本人的诱降

1939年汪精卫叛降日寇后

面对国民党内动摇的军心

他更是以铁血的抗日决心下达指令说:

“以后凡有以汪逆伪组织为词,而主与敌从速接洽者,应以汉奸论罪,杀无赦!”

最终在他的坚毅领导下

中国人民得以击败日寇

并废除了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

跻身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商讨对日作战。

平心而论,他并非完人

年轻时

蒋介石好色、多疑、暴躁、任性、孤僻自恋

辛亥革命后

他在上海经商失败、几近破产

为此,他在穷困潦倒下

甚至拜了当时的上海滩黑帮大佬黄金荣为师

以求逃债自保

1927年在上海

蒋介石又勾结黑帮发起“四一二政变”

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以致上海滩血流成河

残酷和血腥,也是蒋介石的真实一面。

蒋介石年轻时经常逛妓院

见到漂亮女孩子

他甚至会在当天日记写下今天“见艳心动”

年轻时去香港前

他还会在日记写道:

“香港是一个花花世界,我蒋介石能不能经得住考验,就看今天了!”

在美色的诱惑前

他以曾国藩为榜样

在日记中训斥自己说

连戒色这点欲望都克服不了

“我还算人吗,我和一条狗有什么两样?”

事实证明,他从戒色这种男人难以忍受的考验开始

最终以一种近乎清教徒式的坚毅卓绝

让自己从一个辛亥的革命志士、上海滩的花花公子

完成了变成儒学信徒的思想转折

青年蒋介石:革命勇士与上海滩的花花公子。

尽管他后来改信基督教

然而他的骨子里

仍然深深铭刻着中国的灵魂

对于母亲,他更是一生恪尽孝道

蒋介石幼年丧父

母亲王采玉含辛茹苦将他养大

在蒋介石冒着生命危险参加辛亥革命之时

王采玉更是大义凛然支持儿子

所以,他一生中最挚爱的就是母亲

后来虽然贵为民国领袖

但他每次返回浙江溪口

一定会住在母亲坟墓旁边陪伴母亲

青年蒋介石与母亲王采玉。

1949年,他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清明节

在母亲坟前磕头后

他更是嘱咐孙子蒋孝文、蒋孝章也磕头

还特地说:

“多磕几个,多磕几个!”

1949年4月25日

面对解放军节节推进

他在告别故乡溪口前

在母亲坟前痛哭流涕着说:

“母亲啊,孩儿不孝,丢下母亲在此孤苦伶仃····

蒋经国后来回忆说

那天蒋介石在王采玉坟前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以致无法站立

蒋介石与宋美龄、蒋经国在王采玉坟前。

1949年败退台湾后

他痛定思痛

在台湾推进土地改革、精兵简政

为台湾后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当时,台湾境内台独势力崛起

对此他铁腕打击、毫不留情

坚决维护一个中国

而针对胡适在台湾报纸上刊文

“奉劝”蒋介石少管闲事的“指责”

台湾政界人士很是恼火

但蒋介石却不以为然

主张应让学者们自由言论:

“让他去讲好了。”

敢在蒋介石面前跷二郎腿的胡适(左)。

当时,美国人企图将台湾从大陆割裂出去

1958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更是以断绝援助为条件

要挟蒋介石进行分裂中国、将台湾独立成国

尽管蒋介石一直梦想着“反攻大陆”

但对于美国的阴谋

他却严词拒绝

坚决主张“一个中国”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后

苏联派遣特务抵达台湾

并向蒋介石提出

将直接资助国民党武器和金钱

甚至可帮助蒋介石在中苏边境训练军队

以帮助国民党“反攻大陆”

对此,蒋介石也是严词拒绝

他在日记中写道

苏联人狼子野心、一直梦想侵略中国

而他本人则誓死不做导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和洪承畴”

蒋介石与来访的尼克松:尽管败退台湾,但蒋介石仍然坚持一个中国。

尽管与大陆势同水火

然而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上

他却“义”字当先

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

美国公开宣称承认“麦克马洪线”

企图支持印度、分裂中国

对此蒋介石也与大陆同声共气

通过外部渠道向美国人发出强烈抗议

当时,印度人在境内大肆逮捕、残害华人

蒋介石对此强势向印度施压

并警告印度政府不得歧视、虐待在印华侨

以求尽全力保护在印华侨

1974年西沙海战爆发后

大陆海军急需争取时间、赶赴战场

当时,大陆海军前往西沙海域

需要绕行台湾背后的巴士海峡

为了支持大陆海军

蒋介石“默契”地支持大陆海军直接穿过台湾海峡

以帮助大陆海军尽快前往西沙、教训越南佬

最终西沙海战以大陆海军胜利告终

与此遥相呼应

蒋介石则责成台湾外交部

发表“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严正声明

并对南越当局侵犯中国岛屿进行了猛烈抨击

可以说

只要关涉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

蒋介石从来不落人后

并且经常在国际上

与大陆同声共气、捍卫民族权益

蒋介石灵柩。

1975年4月5日

夜晚11时50分

蒋介石最终病逝于台北士林官邸

他死后

家人将他生前最喜欢、最常阅读的

《三民主义》、《唐诗》、《四书》、《圣经》和《荒漠甘泉》等书陪葬在他身边

此前他吩咐蒋经国

死后不下葬

棺材一定要朝向大陆的方向

灵柩则暂厝于台湾桃园慈湖

以求日后能魂返大陆、落叶归根

因为他始终梦想着: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43年了

他的遗体一直还在台湾悬着

回不了家

那个故乡的游子

魂在天涯

历史人物的功过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经常争论不休的话题,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总之,功过不能相抵。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自有后人评说。


责任编辑:武伟伟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蒋介石
  • 下葬
  • 台独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