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幼童误把洗衣液当饮料 端起来一饮而尽

2018-02-08 12:00:49 来源:江南都市报
1845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东莞常平的文先生一家外出购物的时候,一岁半的宝宝却不幸发生了意外……

东莞常平的文先生一家外出购物的时候,一岁半的宝宝却不幸发生了意外……

当时夫妇二人正在商场试鞋子, 孩子小安一直在哭闹,奶奶将他背着在不远处闲逛。小安把水递给奶奶,她以为是别人喝剩的水,就拧开递给宝宝喝,没想到宝宝喝了一口就掉在地上了。

幼童误把洗衣液当饮料 端起来一饮而尽

去到医院后,才知道小安喝的是清洁水。

幼童误把洗衣液当饮料 端起来一饮而尽

幼童误把洗衣液当饮料 端起来一饮而尽

新闻链接

家住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一名叫玛丽亚(化名)的两岁外籍宝宝,觉得口渴的时候发现饮水机旁有一小杯“饮料”,于是就端起来一饮而尽……

玛丽亚喝下的是姐姐玩耍时倒进纸杯的洗衣液 ,还好,玛丽亚误服的洗衣液不多,经催吐、护胃、增加摄入液体等对症治疗后,她于两天后就痊愈出院了。

一旦发现宝宝误食,并出现症状怎么办?

第一件事当然最好是立即送医院救治或拨打120寻求救助。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家长应采取何种急救措施呢?

医师 提醒:切不可胡乱地催吐。

“催吐不是万能的,有些情况是不适合甚至是禁忌催吐的。”而且,如果孩子年纪小不配合,或者已经出现昏迷等情况,也是不能实施催吐的。

此外,即使符合催吐的情况,也要谨防呕吐引起的窒息。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暂不喂食或喂水等,并且尽快送医。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发现孩子误食,要注意安抚孩子情绪,同时,就医时,一定要带上误食物品的瓶子或者呕吐物,以协助医生明确病因,必要时需送有关机构进行分析成分,帮助诊疗。

第一类:可催吐

1、洗衣粉、洗衣液、肥皂

主要成分大多是去污剂和一些化学性酶,性质通常呈弱碱性,由于与胃液中和,容易引起呕吐。这种情况,采取催吐即可,同时多饮水。如果误食过多,易引起中毒,出现明显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需及时到医院接受洗胃及对症处理。

2、樟脑丸

误食后可催吐,并可以喝蛋清、茶水、白开水,但切忌喝牛奶或脂肪含量高的液体,以免加速毒物吸收。

3、老鼠药蟑螂药

毒性大,误食后,尽快喝蛋清保护肠胃,然后喝大量温开水进行催吐。严禁摄入蛋黄或肥肉等油类食物,否则会加速磷化锌的吸收,加重中毒。注意,一定要尽早就医。

第二类:不可催吐,可用牛奶、蛋清护胃

1、干燥剂(大致有两种)

①白色粉末,又分氯化钙和氧化钙。如果误食氯化钙,建议喝水稀释即可;如果误食氧化钙,不能用任何酸性物质来中和,可立即口服牛奶或蛋清,但要避免呕吐,以防灼伤,及时就医。

②透明硅胶粒,无毒,误食后可随粪便排出,多喝水促排泄。

2、强酸强碱性洗涤剂

如出现口腔、咽部、胸腹部灼热性疼痛,呕吐物有大量褐色物以及粘膜碎片等症状和体征时,应警惕灼伤可能,马上口服牛奶、豆浆、蛋清或花生油等,切忌催吐、洗胃或灌肠,减轻化学性灼伤,尽快就医。如溅入眼睛,需及时用清水冲洗不少于10分钟,并到医院检查角膜受损情况及对应治疗。

3、电池

强碱性物质,较强的腐蚀性和渗透性,不能催吐,否则会让电池泄露出腐蚀性酸性物质,导致肠道穿孔,误食后,应吞服大量牛奶或蛋清。

4、汽油

有强腐蚀性,会破坏胃食管粘膜,并导致溃烂,严重危及生命,一旦发现,请及时送医,不建议催吐,以防加重食道、喉粘膜损伤。

5、尖物、利器

禁止催吐,会刺伤消化系统,甚至穿孔等,应即送医胃镜下取出。

第三类:其他物品

1、药物(降压药、降糖药、晕车药等)

过量药物可能发生不良药效,并且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甚至神经系统损害,请尽快就医。

2、牙膏、漱口水等

少量误食,问题不大。如果大量误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造成急性中毒、痉挛,甚至引起心力衰竭,应及时就医。

3、驱蚊水、杀虫药等

误食后,建议喝浓茶,因为茶叶中鞣酸具有沉淀和解毒的作用。

4、圆钝异物

注意孩子出现突发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尽量鼓励孩子咳嗽的方式将异物排出,或者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1岁以上适用),不要试图用手去拿异物,应尽早就医,时间就是生命。

现场鸽碎碎念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

难免会有各种意外发生

保驾护航是家长的使命

外出一定要看紧孩子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愿孩子在天堂没有痛苦

儿童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对儿童安全意识的教育,留心观察,时刻叮嘱,以防发生意外。面对儿童安全意外事故,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吴晓勇

点赞数 推荐 1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东莞
  • 洗衣液
  • 催吐
  • 幼童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