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老太医院输液身亡 院方:疑心源性猝死所致

2018-02-02 10:32:21 来源:华商报
2235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1月12日,一名67岁老人在华阴市人民医院输液时出现不适后不治身亡

1月12日,一名67岁老人在华阴市人民医院输液时出现不适后不治身亡。无独有偶,2017年12月2日,一名9岁男孩也在该院输液时突然不适后身亡。

家属:只是治感冒人却没了

1月29日,华阴市民马先生介绍,母亲突然身故让他无法接受。“1月10日洗澡时受凉,12日下午5时许,家人陪伴她到华阴市人民医院看病。”马先生说,到急诊科后,医生安排让做了检查,“诊断为感冒引发呼吸道感染,并让输液,开了药,做皮试后开始输液。”

输液量共3瓶,“打前两瓶时母亲好好的,但换上第3瓶没一会,她突然不适,随后母亲被送进急救室,最终不幸身亡。”

马先生提供了母亲的急诊病历,其中显示:患者是因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来就诊,检查发现体温为37.9℃,初步诊断结果为“1。呕吐原因待查,上呼吸道感染,颅脑疾患?2。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

院方:疑心源性猝死等造成死亡

记者看到了医院1月13日做的书面回复,其中称患者既往体质一般,20年前患“脑出血、高血压”治疗后留有右侧肢体无力、言语稍不清的后遗症,平素生活不能自理。1月12日下午5时54分入院,10时10分值班医师巡回病房询问患者,患者诉无不适现象,10时23分突然出现意识不清,颜面、口唇发绀,呈叹息样呼吸。立即停止输液并转入抢救室抢救……1月13日凌晨4时05分,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心跳,家属同意停止抢救。根据以上病情发展,经科内讨论,患者死亡原因多考虑“心源性猝死、过敏性休克”,确切原因须待进一步鉴定。

马先生不认可回复。他说母亲确实在20年前患脑出血,但康复不错,生活可自理;母亲是在1月12日晚10时03分到05分之间出现不适,但医院的回复中这个时间却晚了近20分钟。“就诊时做了很多检查,包括心电图、头颅CT等,输液也做了皮试,为啥最后结论又是怀疑心源性猝死和过敏性休克?”

医务科:接诊程序没问题

对于马先生的质疑,该院医务科一名负责人表示,患者病历上记录的情况,是接诊医生在患者到医院时通过交流及观察,才进行的客观记录;出现不适的时间,也都有监控记录,这些都不存在问题。

“事情发生后,我们态度积极,与家属进行协商,并建议进行尸检。”该负责人说,1月13日时患者家属也要求尸检,但当签“尸检申请知情同意书”时又反悔。

这名负责人表示,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该院值班医护人员均在岗并及时抢救。出于人道主义及民俗习惯,院方愿意与患者家属进行协商解决,但双方分歧较大。

去年12月2日,一名9岁男孩在该院输液时也出现不适最终身亡。对于为何短期内接连出现类似情况,这名负责人表示:“这是巧合,之前10多年也没有出现过。两次事情我们都进行了自查,接诊程序上没问题。”

市卫计局:应查明原因 医院也需自查

华阴市卫计局医政股一名负责人表示,接到医院报告后,该局在第一时间派人赶到,并在患者家属见证下组织对病历和未输完的液体等进行封存,保留证据。同时,也要求医院积极处理,并给家属说明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家属之间意见难以统一,是否尸检或进行鉴定一直拿不定主意。

目前只能是初步分析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因此建议患者家属通过尸检或鉴定,查明原因明确责任,该医院承担的医院必须承担,同时也促进医院查漏补缺,更好地改进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正呈增加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增加了医疗单位的经济负担,损害了医院合法的经济效益。因此,调解和处理棘手的医疗纠纷成了门诊部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医疗纠纷处理技巧有哪些呢?佰佰安全网小编就为大家浅要的分析一下相关的医院安全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孟洋洋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医院
  • 输液
  • 身亡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