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叶剑英基本上没有统兵打过仗,为何能长期担任我军总参谋长

2017-12-26 16:24:04 来源:
2933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十大元帅中,叶剑英应该是最特殊的一个。基本上没有统兵打过仗,却长期担任我军总参谋长。毛主席曾评价叶帅“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确实,叶帅最擅长,也最让人称道的,就是他的抉择能力。

在十大元帅中,叶剑英应该是最特殊的一个。叶帅虽然长期担任我军总参谋长,但基本上没有统兵打过仗,他更让人记住的,还是他的政治能力、统战能力,在这方面,恐怕也只有周恩来能比他牛。

毛主席曾评价叶帅“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确实,叶帅最擅长,也最让人称道的,就是他的抉择能力,很多次都挽救了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比如众所周知的张国焘事件、四人帮事件,叶帅都是重要的大功臣。

其实在早期,叶帅也有过两次挽救我军重要力量的行动,同样非常精彩。

第一次是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把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1700名师生给“卖”了,处境极为危险。杀红了眼的蒋介石,早就盯上他们了,准备大开杀戒,唐生智当时就已经派大批军队包围了这批师生。

危急时刻,叶剑英挺身而出。他知道张发奎和唐生智有矛盾,就去游说张发奎,说唐生智这么做,就是冲着你来的。张发奎当然不愿意被唐生智剪除羽翼,就去找唐生智,威逼利诱之下,逼迫唐生智放下了屠刀。

随后,在叶剑英的筹划下,这1700名师生被编入第二方面军教导团。而这个教导团,就是后来广州起义的骨干力量。

这1700名师生都有哪些人?说几个你熟悉的:罗瑞卿、许光达、程子华、陈伯钧、臧克家。两位大将、一位上将、一位兵团司令、一位大诗人,如果没有叶剑英,很可能已经死于唐生智的枪下。

不过,这个张发奎也不是个好鸟,他一直怀疑帐下的贺龙、叶挺太“左”,就在汪精卫的唆使下,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名义上是避暑,实际上就是要解除二人的兵权。

当时,叶剑英就在庐山不远的九江,身份还没有暴露,就立刻出面邀请叶挺与贺龙,说要一起游览甘棠湖。

在湖上,四周无人,叶剑英跟二人说了此事,贺龙大怒,说汪精卫和张发奎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叶挺也说,绝不能上山,这支军队是党的火种。

在叶剑英的安排下,二人找借口拒绝了张发奎的调令,把军队拉到了另一个地方。哪里呢?南昌。没错,八一南昌起义的主力,就是贺龙和叶挺的军队。

这样看来,叶剑英虽然没有参加南昌起义,但他对南昌起义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

张发奎把这两支军队当成自己的私人军队,却被贺龙和叶挺“拐”走了,张发奎当然心疼,准备派兵灭掉这两支军队。

叶剑英知道张发奎的实力,吃掉两支军队不在话下,就想了一计。叶剑英知道张发奎想做广东王,就劝他暂时不要出兵,让李济深去踩这个雷。李济深出兵后,广州城防空虚,咱们就可以趁虚而入。张发奎觉得有道理,就假模假样地派兵去追,没追几里地就回来了。

叶剑英稳住了张发奎,接下来就是要稳住教导团的人心。大革命刚失败,很多团员都对前途信心不足,叶剑英就挨个做思想工作,直到把大家说服。

在叶剑英的管理下,教导团像铁一样团结,但缺点是没有武器。党组织决定发动广州起义,叶剑英接到命令后,就准备给教导团弄一批军火。

利用张发奎信任自己的优势,叶剑英说咱们和桂系有仇,不增加粤军实力,如何对抗李宗仁?张发奎一直怀疑教导团“左”,但对叶剑英还是很信任的,就答应给教导团配备武器。

为了解除张发奎的怀疑,叶剑英辞掉团长,让张发奎的亲信来当,但教导团的实权一直掌握在叶剑英手上。团长是张发奎的人,但营长以下,全都是共产党员。著名的广州起义,教导团就是重要的主力部队。

这就是叶剑英独特的才华,非常擅于处理这些复杂之极的局面,虽然没有战场厮杀来的过瘾,但其重要性,却胜过十万雄兵。


责任编辑:刘长利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叶剑英
  • 参谋长
  • 统兵
  • 秘闻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