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大家都在准备干货,不少孩子误食坚果等异物。仅上个月医院就收到了25名小患者,严重的能造成生命危险,家长千万不能大意!
22日,江西省儿童医院一条健康警示在朋友圈热传
年关将近大家都在准备干货,不少孩子误食坚果等异物。仅上个月医院就收到了25名小患者,严重的能造成生命危险,家长千万不能大意!
案例:1岁多孩童吞花生米险窒息
省儿童医院医生介绍,这几天,医院收治一名19个月的男宝宝,父母送过来时心急如焚,总说宝宝老是咳嗽,就是咳不出来,有时候胀得面部通红,呼吸困难险些窒息。“我们仔细看了,宝宝嘴里又没有什么东西,也没有感冒的症状,怎么就老是不舒服呢。”孩子的家长焦急地问医生。
经过医生检查,小孩咳嗽的声音和普通的咳嗽不一样,而且还伴有高热。于是经过拍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这才发现宝宝支气管内有异物,随后及时取出来一看,“始作俑者”竟然是一粒花生米。
孩子的父母看到宝宝喉咙内的异物,自责不已。据了解,平常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很忙,宝宝一直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爸爸回家后发现宝贝老咳嗽,嗓子呼噜呼噜就是咳不出来,还有高热,于是才想到送医院进行检查。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都是小孩子吞食了异物造成的。”医生说,此前医院还收治了一名误吐游戏币的2岁女孩,爸爸妈妈焦急如焚,后悔不已,终于经过及时的救治患儿已脱离危险。
容易发生气管堵塞的食物和物品
医生介绍,小孩吞食异物轻则出现支气管急症,就算通过食道进入胃部,也有些病人因异物排出困难或有并发症则需要手术治疗。而吞食异物导致死亡的案例举不胜举。
据报告,日前,佛山一名2岁小孩因误吞一颗电池被紧急送院,导致生命危险;同样,最近抚州临川区一名未满周岁的小孩因误吞塑料异物而致卡喉,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但最终无力回天,该小孩因窒息而不幸罹难。
什么样的食物或物品容易导致风险?专家表示,从临床情况来看,这几类食物或物品格外需要重视,果冻、麻花、糖果、鱿鱼丝、牛肉干、花生酱、坚果类、小巧水果、多纤维蔬菜、大肉、多刺的鱼等。异物方面也是种类繁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物件为最多,如硬币、纽扣、别针、玻璃球、徽章、发夹、小电池和小玩具等。一旦吞入异物,对孩子而言都是相当危险的。
专家表示,最常接触的花生和瓜子领衔“十大杀手”,占据第一和第二位,而常见的硬币和笔头、笔帽紧跟其后,排名第三、第四;排在后面则是鸡骨头、鱼刺等骨头类;还有纽扣、拉链、吊坠、电池和发卡。
记者从省儿童医院了解到,仅11月份,该院就收治了25名误食误吞异物的小患者。
约80%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
为何孩子容易被食物或异物卡住喉咙?江西省儿童医院专家介绍: 喉咙、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常见危重急症之一,约80%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
一方面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动作灵活,对世界又充满好奇,发现什么都喜欢放进嘴里品尝,甚至很多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喜欢哭闹打笑。
另一方面也与婴幼儿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有关。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而且一般异物一旦掉进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自行咳出的几率比较小,大部分都需要手术取出,各位家长如有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送急诊抢救。
“宝宝常常会将一些明明不能吃的东西放进嘴里,从而造成吞咽下的后果。”医生提醒家长,切莫让孩子拿着一些“小玩意”玩,万不可在孩子嘴中含有东西的时候逗他或者让其哭泣,这样很容易致使异物吞入或吸入。
佰佰安全网提醒
儿童吞咽异物该怎么办?
1~3岁的小朋友,牙齿、会厌、气管、咳嗽反射均不成熟,一哭一闹,塞进嘴里的食物容易呛到喉部甚至深入气管,抢救不及时很可能致命。省儿童医院专家介绍,曾有小患者发生气道异物送到医院,因为家长不科学的施救动作和方式,反而是帮了倒忙。
佰佰安全网提醒,如果有老人或小孩儿被异物卡住了喉咙,出现窒息、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呼吸骤停,千万别拍他们的背或用手指伸入他们的喉咙去取异物,因为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容易使异物更加深入。既然“杀机”重重,那么掌握一些急救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推压腹部法
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
二、拍打背法
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三、倒立拍背法
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尽快送往医院。
责任编辑:吴梦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