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虐童过后 孩子更需心理疏导

2017-11-13 10:44:03 来源:后窗
2057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爆发已近一周,目前,3名涉案人员因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爆发已近一周,目前,3名涉案人员因涉嫌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被依法刑事拘留。11月10日,携程公司为亲子园孩子安排免费体检,据媒体报道,当天为8个家庭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中,3个孩子存在应激反应。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制度和利益层面等成人世界的问题,很少有人去讨论孩子世界的问题。大人们急着去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其实孩子才是第一时间需要心理康复的。”长期关注儿童权益的灵动珊瑚教育工作室负责人沈旭说。

“类似的案例近些年出了好多,之前北京昌平某个幼儿园也是虐待孩子,也是视频曝光出来。全国比较出名的是温岭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在网上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表示,幼儿时期的创伤可能会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他会通过身体上的这种体验获得一种认知,老师对学生是可以这样的,而且是正常的,他以后可能也会做这种事情。”她呼吁通过法律规定,真正落实监管,避免类似恶性案件再次发生。

虐童过后 孩子更需心理疏导

“有的孩子会选择讨好,比如露出笑脸,保持安静”

后窗:为什么视频中的孩子看上去反应不大,根据孩子的行为可以判断出对老师的暴力行为司空见惯吗?

沈旭:托儿所的孩子年龄较小,可能最大在两岁半左右。这个阶段孩子看到有这个(暴力)行为的时候会一惊,敏感的孩子会大哭和喊叫。视频里旁观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被施暴没有那么多反应。但如果仔细看视频,旁观的孩子身体是僵直的,说明他们处于紧张状态。我做一个猜测,视频里旁观的孩子出现这种反应不是一种很平常的状态,可能他们是见过这种行为的。

后窗:旁观的孩子与受虐的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区别?

沈旭:旁观的孩子虽然身体上没有感受到疼痛和不适,但是他们同样害怕孤单、被排斥,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哭就会被打,也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本质上来讲他们同样都在受虐。

后窗:面对老师的集体性施虐,会不会有孩子觉得理所应当?

沈旭:会的。有的孩子可能会觉得我应该听老师的,因为孩子要离开父母,在幼儿园里待很长时间,对老师这种天然的权威有服从心理。

后窗:孩子会如何应对施虐?

沈旭:有的孩子会选择讨好,比如露出笑脸,保持安静,做什么不让老师生气,还有的孩子如果他的家庭环境是温暖的安全的,他就会忍受到回家,回家就安全了。

后窗:孩子会和父母沟通自己被虐待吗?

沈旭:托儿所的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语言逻辑是不清晰的,受到惊吓后更不知道怎么表达,只能用哭,或者是不讲话,家长越问可能越说不出来。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没有耐心,就会觉得“听不懂孩子在说什么”,有的选择置之不理,甚至有的家长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还会说一顿孩子,这样孩子失去了对家长的信任,就不会在表达了。

童小军:小孩子是不知道对错的。这种事情出现之后,小孩子的第一反应是,老师惩罚他,一定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了,社会、家长都会给他灌输这种概念,你到学校去要听老师的,要尊重老师。还有更小的孩子根本没有这种思考能力,你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受着,就跟小动物是一样的,唯一的反抗就是哭。

后窗:有什么家长可以留心的表现吗?

沈旭:虽然他们不会表达,但是他们在听一个和自己经历很相像的故事,身体是会有反应的。你会看到孩子的身体一抖,或者僵直,手一抓,或者是往妈妈怀里躲,小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害怕:这个词,但是他的身体会告诉家长他是害怕的。比如他听到一只小熊被打,找不到妈妈,他可能就会往妈妈怀里躲。所以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

童小军:如果每到上学的时候就不愿意去,尤其是那些,刚开始没有不愿意去,突然有一次开始,就各种表象,头痛、肚子痛了,撒娇、耍赖、哭,家长是应该警惕的。还有一定要跟周围的家长交流,如果说你问了几个家长,每个家长的孩子都是这样,那你就一定要警惕。孩子身上有些伤,父母一定要小心,小孩子玩耍经常会出现磕磕碰碰,膝盖等部位可能会经常有伤痕,但是像大小腿正侧一般很少会出现伤痕。

后窗:暴力对这些孩子的性格会有什么影响?

沈旭:这种受虐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形成两个极端:一种是也会对别人施虐,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另一种会遇到什么事都退缩忍让。这两种性格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心里极度的自卑、愤怒,在人的情感上是冷的,没有那么热情,对人的信任也不够。所以反社会型人格有很多人的童年都有受虐待经历。

童小军:隐性的影响是,这些孩子一般都是正常的,他能考上大学,与同班同学交往也没有问题,参加工作打没有问题,但是这些人极有可能在未来自己教育孩子婚姻上会有影响,使用暴力。这就是所谓的“代继传递”。他会通过身体上的这种体验获得一种认知,老师对学生是可以这样的,而且是正常的,对于老师,他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尊重老师,他获得的就是我怕你,同时他会觉得大人就是这么对待小孩子的,他以后也会做这种事情,他成人了,对待小孩也会这样的。

显性的就是个性、性格很内向,可能对人不信任,还有就是暴力行为的比例会比较高,这些都是有研究支持的。

虐童过后 孩子更需心理疏导

(2012年,浙江温岭幼儿园女教师虐待幼儿的多张照片在网上曝光。)

“我更担心的是很多家长过分的敏感,变得小心翼翼”

后窗:面对施暴事件,家长还能做什么?

沈旭: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制度和利益层面等成人世界的问题,很少有人去讨论孩子世界的问题。大人们急着去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其实孩子才是第一时间需要心理康复的,你需要给他纸让他涂涂画画,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因为越小的孩子可能康复得越好。要给他一个舒服的环境来修复创伤,越早越好。

后窗:家长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沈旭:大人的焦躁愤怒,会对孩子造成二次创伤。大人的情绪一定要先疏解好,找朋友吐槽什么的,让自己平复下来。如果你自己的情绪都不稳定,抱孩子的手都是抖的,那么孩子一定会感受到你的焦虑,加剧他的惊恐。

我更担心的是很多家长过分的敏感,变得小心翼翼,以后在幼儿园有一点事情反应都会很大,这种长期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不安全,不能信任。

后窗:这种老师集体施暴,是不是我国幼师的培训体系还需要完善,大多数幼师目前还达不到要求的专业度?

沈旭:很多家长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就算是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幼师,也不代表着她的个人情绪管理上是优良的,比如她足够耐心,能哄好孩子,能灵活应变。

这些对一个幼师来说要求是很高的,要求她的体力、情绪稳定性、性格稳定性都很高,这与幼师的成长经历、性格都有关系。因为幼师培训更多是技能上的,即使能经过理论培训的幼师也是书面上的,完全不能涵盖很多孩子的状况,在我们普及性的幼师专业教育中是缺失的。

尤其是现在很多幼师一毕业就被拉去看孩子了,她根本没有面对孩子的经验,就算是很多老幼师,她也只是看多孩子了,并不代表她能用恰当合适的方法。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施暴的现象。

比如上海虐童事件视频中,被抱进来的那个小女孩在哭,然后被一个老师拽过来打了一巴掌,书包都扔在地上。我的判断是她应该是一直在哭,然后抱着她的老师哄不好,应该是她不想离开家,不想离开父母,弄得老师很心烦意乱。

如果一个幼师没有接受过很专业的训练,或者幼师自己的性格里缺乏耐心,给孩子一巴掌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

后窗:幼儿园虐童事件的曝光大多通过摄像头,这种方式能否阻止虐童行为的发生?

童小军:其实现在的幼儿园大都有摄像头,关键是谁来监控,谁来定期检查,国家应该有相关的规定,如果有这种事情,一旦曝光出来,幼儿园的负责人是连带责任,而不是只惩罚教师。还有这些老师,一旦发现,永远不得从事跟孩子相关的所有工作,这都应该有法律规定。

“无论我们再理解暴力背后的东西,暴力也是不被允许的”

后窗:为什么一些幼儿园在“允许孩子犯错”上做得不好,甚至产生了集体施暴行为?国外的幼儿园在这点上是如何处理的?

沈旭:很多幼儿园和托儿所不允许孩子“犯错”。我们国家即使是公立幼儿园,在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孩子和老师的配比也是很高的,私立幼儿园可能15个孩子会有两个老师。

但日本幼师和孩子的比例是1:7,就能较好地让孩子尝试和学习。如果在北京,一个21个孩子的幼儿园要配三个老师,还要配厨师,达到这样要求的老师一个月工资要七八千,加上房租每个月大概要四五万,这种幼儿园最保守收费也要四五千块钱一个月,许多家长的经济实力达不到这个水准。

后窗:现在大多数幼师最欠缺的是什么?

沈旭:很多幼师,包括小学中学老师都一样,理论上都欠缺一些对情绪管理的方法。教师其实是一种高压职业,尤其是有的老师需要备课,又要面对孩子多变情绪,如何能良好地先管理自己的情绪是比较重要的。

后窗:这些是否意味着暴力可以被理解?

沈旭:无论我们再理解暴力背后的东西,暴力也是不被允许的。这是人和人互动的边界,尤其是面对小孩子,他丝毫没有反抗能力,你更不能侵犯这个边界。

现在很多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大部分更是发生在学校,尤其是小一点的幼童,因此校园安全问题得到了大家的质疑。为了更好的避免虐童事件的发生,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学习下校园安全知识


责任编辑:孟洋洋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虐童
  • 携程亲子园事件
  • 心理疏导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