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两路的马大爷很郁闷,他正在院子里扫地,不知怎么“招惹”到蜂群,十多只马蜂对马大爷发起了进攻!马大爷的头部、上肢被马蜂蛰了10余处伤,造成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好不容易才捡回了一条命。
这几天,家住两路的马大爷很郁闷,他正在院子里扫地,不知怎么“招惹”到蜂群,十多只马蜂对马大爷发起了进攻!马大爷的头部、上肢被马蜂蛰了10余处伤,造成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好不容易才捡回了一条命。
马蜂袭人!听起来离我们有点远。
而10月至今,仅重医大附三院急救部就接诊了近10例蜂蛰伤。渝北区消防公安消防支队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接到910起摘取蜂窝报警,其中855起发生在6月至今的夏秋季节。
马蜂围攻
被蜇十余处多器官衰竭
马大爷家住渝北两路,远离农村,但不知怎么了,竟然会不小心“招惹”到蜂群。
马大爷说,说起这件事,他就觉得郁闷。当天,他正在院子里扫地,不知道是不是扫地时挥动的扫帚刺激到蜂群,十多只马蜂突然对他发起了进攻!马大爷的头部、上肢被马蜂蛰了10余处伤,伤口顿时又红又肿、疼痛难忍。
不一会儿,马大爷发现小便呈酱油色了。
马大爷被吓坏了,赶紧到重医大附三院急救部就诊,医生随即将他转入泌尿疾病中心。
“来的时候已经出现了酱油色的尿液,也就是横纹肌溶解的症状。同时伴有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重医大附三院泌尿疾病中心主治医师霍本刚介绍说,还好送医及时,他们立即给马大爷进行了血浆置换、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了马大爷体内大量的毒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最终转危为安。
致命袭击
马蜂致死多为两种情况
“但并非所有蜂蛰伤患者都这般幸运,严重的蜂蛰伤会致命!”重医大附三院急救部主任闫柏刚介绍,被马蜂或是蜜蜂蜇后,严重者可能致命。
出现死亡的原因,一般有两种。首先是伤者本身出现过敏,这是个人体质的原因。“有的人出现过敏反应,哪怕被一只马蜂蜇伤,也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喉头水肿产生窒息,来不及做气管切开,或是过敏性休克导致血压迅速下降,致死率比较高。”过敏性反应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第二种情况是群蜂蜇伤,一般是指被10只以上的蜂群攻击,大量蜂毒进入到体内后,造成横纹肌溶解、肾功能衰竭,最后出现多器官衰竭而亡。
“横纹肌溶解的症状之一,就是尿液呈酱油色,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补液或是透析治疗。”部分较少的情况,是蜂蜇伤的局部位置特殊,例如面部、喉部等关键部位,也容易导致死亡。
频发原因
与马蜂蜂后交配期温度有关
医生介绍,以往经验来看,每年8-11月是蜜蜂活跃期,所以每年的这段时间蜂蛰伤的病人比较集中。10月至今,重医大附三院急救部接诊了近10例蜂蛰伤。
渝北区消防公安消防支队数据也与之吻合。今年以来, 渝北区消防公安消防支队接到910起摘取蜂窝报警,其中855起发生在6月至今的夏秋季节。夏秋季节是马蜂筑巢的集中时节,也是报警量最大的时段。
一般而言,重庆9-10月份是马蜂活跃期,为什么到了11月份还频繁发生马蜂袭人的事件呢?
据重庆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专家介绍,这和温度有关!马蜂蜂后交配期的最佳温度要求最低气温10℃左右,如果9-10月重庆气温偏高,就会使得本应在9-10月进行的蜂后交配时间推迟到了11月左右。在蜂后交配的阶段,马蜂主要任务是保护蜂后的交配活动,对惊扰异常敏感,攻击性较强。
佰佰安全网提醒
民间偏方不可信
被马蜂蜇伤,第一时间怎么办?
不少人老人会说:“涂母乳!”还有不少民间的偏方比如涂尿液、肥皂水等屡见不鲜。
这些民间偏方可信吗?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偏方对蜂蛰伤有真正的效果。有些人用了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或许是与酸碱性有关。
由于马蜂毒性成分复杂,不同种类马蜂的毒液酸碱度不同,胡乱使用偏方不能对症下“药”。比如尿液的酸碱性因进食不同食物后代谢状况也会起变化,加上尿液中本身是含有细菌的,涂在伤口上还很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
被蜇伤之后可以做哪些正确的处理?
首先是要尽快拔除肉眼可见的毒刺切忌挤压伤口;其次,进行局部冲洗,一般来说,蜜蜂毒液呈酸性,蜇伤可选择弱碱性液体,如氨水、小苏打水、肥皂水、淡石灰水的,而马蜂毒液偏碱性,可选择弱酸性液体,如食醋、稀盐酸等;然后,可以用蛇药片碾碎调成糊状外敷在伤处。此外,肿胀明显者可以抬高被蜇伤部位的肢体,受伤24~48小时内局部冰敷。“如果出现咽喉部梗阻、呼吸困难、全身冰冷、意识丧失等症状,说明患者可能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应该马上送到医院,身上很多处伤,即使暂时没有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也要赶快送到医院就诊。
因为不同种类马蜂的毒液酸碱度不同,普通市民难以判断,因此,被马蜂蜇伤后,最好立刻就医。
责任编辑:吴梦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