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互联网信息遭泄露 手机隐私还安全吗?

2017-09-21 09:56:32 来源:中关村在线
2447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近日,美国知名征信机构Equifax披露其数据遭受大规模泄露,其中可能包括1.43亿人的敏感信息,几乎达到全美人口的一半。目前,这一震惊国际的信息泄露事件正处在争议的漩涡当中。

华为Mate10要用AI避免个人数据泄露

■ 用户数据保护形势

近日,美国知名征信机构Equifax披露其数据遭受大规模泄露,其中可能包括1.43亿人的敏感信息,几乎达到全美人口的一半。目前,这一震惊国际的信息泄露事件正处在争议的漩涡当中。

然而,类似的信息泄露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早已不是第一次,即便是国内也发生过不少类似事件。它们一次次的警醒我们,在这个互联网、尤其是移动化联网越发发达的时代,关注用户信息安全是多么重要。

国际国内发生过的几个信息泄露大案

华为Mate10要用AI避免个人数据泄露

2016年初,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公司时代华纳公司旗下近32万用户的邮件和密码信息被网络黑客窃取。

2016年4月,土耳其方面重大数据泄露事件导致近5000万土耳其公民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父母名字、住址等敏感信息被曝光。令人吃惊的是,其中甚至包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个人信息。

2016年9月23日,雅虎宣布有至少5亿用户账户信息被黑客盗取,其中包括用户的姓名、电邮地址、电话号码、生日、密码等,甚至加密或未加密的安全问题及答案等。

2016年10月19日,有报告显示,网易用户数据库疑似泄露,影响到网易163、126邮箱的过亿数据,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码密保信息、登录IP以及用户生日等。

今年7月份,有报道称1400万Verizon客户的个人数据发生泄露,泄露数据涉及姓名、电话号码和可能用于访问Verizon帐户的PIN。

猜猜你的个人数据是不是也被泄露了?

华为Mate10要用AI避免个人数据泄露

超过99.9%的恶意程序的攻击对象都是Android平台

在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泄露事件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大的泄露规模呢?你的个人数据有多大可能也被曝光呢?看看下面这些数据你可能能有更多的了解。

据数字安全研究公司金雅拓公司(Gemalto)发布的2016年数据泄露水平指数(Breach Level Index)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2016年已曝光的数据泄露事件高达1800起,这些事件导致近14亿条记录外泄,平均每天高达377百万条,平均每分钟高达2623条。

自2013年以来,已有超过90亿条数据丢失或被窃,平均每天有超过500万条数据泄露。Gemalto调查的所有事件中,仅仅只有4%的数据经过高效加密,使得外泄资料得以保全。

同时,该报告还显示,相比2015年,数据泄露的数量增加了86%。值得关注的是超过1000起数据泄漏事件(占总量59%)涉及身份信息盗窃,而近30%的事件涉及财务和账号数据。

近两年,同样伴随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也少不了更大规模的数据泄露问题,尤其是在人口大国、移动用户大国的国内市场。

今年5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极其安全报告(2017)》显示,过去一年我国移动化联网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

2016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上网号码数量达到12.47亿,较2015年增长了60%。同时,2016年,感染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境内用户达1.85亿。安卓平台是恶意程序攻击的主要对象,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捕获的205万个样本中,超过99.9%的恶意程序的攻击对象都是Android平台。

有谁在为你的数据保护默默做着什么努力?

华为Mate10要用AI避免个人数据泄露

今年7月22日,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经突破11亿。

显然,面对如此之多令人惊愕的数据泄露事件和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除了依靠用户自我提升个人数据保护意识是完全不够的,各大软硬件厂商同样具有必然的义务。用户越多,责任越大。

佰佰安全网提醒,个人信息、个人隐私是法律保护的重要客体,对于生活、工作中需要查询的相关信息,要通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正规渠道获取,不可通过一些非法途径,因为这有可能触犯刑法。另一方面,公民自己在通过网络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验看登录的网址,不要轻易接收和安装不明软件,要慎重填写银行账户和密码,谨防钓鱼网站。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慎用免费公共WiFi。想了解更多信息安全常识,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黄淑蓉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互联网
  • 信息
  • 泄露
  • 手机
  • 隐私
  • 安全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