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份,家有准大学生的父母,一边在为孩子准备行李,一边又忙着办升学宴。但不知何时,升学宴变了味,很多亲朋纷纷吐槽“吃不起”,升学宴似乎成了“喜悦”的负担。
进入8月份,家有准大学生的父母,一边在为孩子准备行李,一边又忙着办升学宴。但不知何时,升学宴变了味,很多亲朋纷纷吐槽“吃不起”,升学宴似乎成了“喜悦”的负担。
一个月随礼2000元
数一数,最近一个月,市民顾女士共收到5份升学宴的邀请,随礼共掏了2000元,“有两家赶到一天办酒席,我和老公只好分头去。”
顾女士说,近两年礼金也是“水涨船高”,以往都是200元,如今最少也得300元。
不仅礼金高得令人咋舌,记者走访发现,酒店升学宴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临近开学,不少酒店人气爆棚,想订升学宴需提前半个月,而且基本都是1000元一桌起。
“有些家里亲戚多,一开就是20桌,丝毫不比婚宴逊色。”阜王路一家酒楼的工作人员介绍,加上烟酒、饮料等,每桌都在1500元以上。
升学宴变“升学厌”
金榜题名是件喜事,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喜悦也无可厚非。但如今越来越多人吐槽,随份子的人觉得憋屈,办升学宴的家长也抱怨。升学宴似乎成了大家讨厌的事,变成了“升学厌”。
“同学给女儿办升学宴,还为此组建了小学同学微信群,把录取通知书晒到群里。”家住人民西路的陈女士说,有同学没去,对方还抱怨。
当然,还有些家长迫于无奈办升学宴。“既要找饭店,还要买烟酒,实在累得不行。”家住车站社区的吴先生说,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他本来不想办酒宴的,但亲戚劝他,不办孩子不高兴。
让升学宴返璞归真
在阜师院从事民俗文化研究的陈教授觉得,现在的“升学宴”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谁家孩子金榜题名了,录取通知书都是伴着锣鼓声送到家里,家里人买些糖果发给前来贺喜的邻里,虽然质朴但更真情实意,更能鼓舞青年奋进。”陈教授说,社会需要必要的人际交往,但不能过度消费人情,重情轻礼才是社会该倡导的。“少一些讲排场,能‘返璞归真’,才是升学宴最大的意义所在。”
佰佰安全网提醒:想了解更多投资理财安全常识,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黄淑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