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帮老同学冲业绩,却背上万元债务》后,已有38人联系记者,称被夏某所骗,办理了分期购手机业务,没有拿到手机却背上万元债务。多名被骗学生前往杭集派出所报警,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报道《帮老同学冲业绩,却背上万元债务》后,已有38人联系记者,称被夏某所骗,办理了分期购手机业务,没有拿到手机却背上万元债务。多名被骗学生前往杭集派出所报警,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38人称被骗,多数是学生
20日,本报报道了《帮老同学冲业绩,却背上万元债务》,多名大学生外借身份证办理分期购手机业务,没有拿到手机却需偿还万元债务。此后持续有人和记者取得联系,均称被夏某所骗,骗法也大致相同,最近先后被催还欠款。他们组建了一个社交群进行沟通,截至昨天,该群已有38人,预计仍会有受害者出现。
“我早把分期购手机这件事情忘光了,前两天其他同学告诉我,夏某跑了,我还不相信,谁知昨天下午就接到催款电话了。”学生小张告诉记者,暑假期间他在南京实习,发现被骗后立即从南京赶了回来,试图找夏某要钱,但夏某已经失联。
昨天上午,小张和多名同学前往杭集派出所报警。民警了解情况后,为这些学生做了笔录,表示将作进一步调查。在做笔录期间,有几名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派出所报警,还有在杭集打工的年轻人来报警,他们均指向同一人“夏某”。记者了解到,去年夏某从某中专学校毕业,受害人中大多是夏某在该中专学校的校友,有一个还是夏某的同桌;有几个受骗的大学生,也是从该校考入大学的;另一部分则是在杭集镇打工的年轻人。
金融公司承诺出具证明
此前,记者曾向给这些被骗学生提供贷款的一家金融公司咨询过夏某的身份,昨天上午,其中一家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彦女士和记者取得联系,表示经过调查,夏某并非该公司业务员,可能是以中介的身份参与其中。彦女士表示,如果这些学生是被骗办理了分期贷款,这些贷款业务对该公司来说极有可能变成坏账,因此该公司也是受害人。
记者了解到,夏某骗取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先后向5家金融公司申请了分期贷款业务。目前,这些受害人最担心的是,如果没有及时偿还贷款,会不会留下不良的征信记录,影响到将来的工作、贷款购房等金融活动。
对此,彦女士表示不用过于担心,“对于被骗的学生,我们可以出具证明,证明这些延期偿还的贷款是因受骗造成的,不会产生不良的征信记录。”本报将继续关注这起事件。
佰佰安全网提醒:想了解更多学生安全常识,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黄淑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