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怎样减轻公众对食盐安全的担忧

2017-05-10 11:28:32 来源:中国舆情智库
2067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截至5月5日17时,有关“脚臭盐”的网络新闻达5269篇,报刊文章215篇,论坛帖文641条,博客文章204篇。

近日,多地曝出一种“脚臭味”食盐,该食盐由河南省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鹰盐业)生产、商标名为“代盐人”深井岩盐,被加热或用手搓后,会散发出浓烈脚臭味。截至5月5日17时,有关“脚臭盐”的网络新闻达5269篇,报刊文章215篇,论坛帖文641条,博客文章204篇。

“脚臭盐”事件舆情发展脉络

舆情发酵:

近日,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市民张女士在炒菜时发现,“往锅里放盐的时候,手上总有一股脚臭味”。张女士上网查询后发现,她购买的这种河南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代盐人”牌深井岩盐(加碘),在山东、江苏等地已被查封下架,由于这种盐遇热后,会释放出一种臭味,被人们戏称为“脚臭盐”。随后,《华商报》报道了此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有记者调查发现,“脚臭盐”新闻最早出现在3月16日的《平顶山晚报》,当时报道发出后,当地盐务职能部门对盐的成分也未明确表态。盐中引发臭味的是丁酸还是硫化氢,尚待相关部门查明。

舆情发展:

从4月28日起,安徽阜阳、山东泰安和莱芜、江苏海门等地相继曝出“脚臭盐”。江西新余还出现“脚臭味”的加碘精碘盐(该产品由中盐皓龙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随后,部分省份已采取措施查处封存涉事产品。陕西省盐务管理局下发全省范围立即下架有关食盐的紧急通知,并采样送第三方专业食盐检测机构检测。

舆情高涨:

接连曝出的食盐问题引发公众担忧,北京、安徽等地开始展开食盐抽查。

5月3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卫计委等单位组成督察组,赴河南省专项督察异味食盐问题。

同日,河南盐务管理局官网通报“脚臭盐”检测结果:异味来自岩盐矿床中丙酸等,对健康无害。已暂扣涉事生产企业的食盐生产许可证等,暂停一切食盐生产、经营活动。而“脚臭盐”相关舆情仍在发酵,5月4日,陕西渭南一市民买到已遭下架的“脚臭盐”。

舆情持续:

5月5日,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食盐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食盐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开展食盐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截至发稿时,河南省盐务局责令神鹰盐业公司召回7000吨问题食盐。

网民观点倾向性(抽样:4467条)

强烈谴责黑心商家(47%)

@1william-bin:涉及到家家户户食品安全的问题还如此猖狂,出现这样的黑心商家真令人气愤。必须对涉事者严惩不贷。

必须加强监管(23%)

@老麦7749:为何已经下架了的食盐还能出现?相关的监管到哪里去了?食盐改革以后,质量检查能否还能跟得上?

希望尽快将“脚臭盐”调查清楚(20%)

@哈哈哈哈:这样的新闻真是令人担忧,“脚臭盐”因为有异味才被发现进而下架,如果混入的是无色无味的有害成分呢?是不是也可以摆上的货架还没人知道?要尽快彻查问题食盐。

别把“脚臭盐”归咎于盐业改革。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脚臭盐”出现在盐改之后,也容易让一些人以为是盐改造成的,比如,盐改放开一些限制、管制后,某些食盐生产企业由于缺少约束,对产品质量不够重视。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脚臭盐”出现在盐改后,但不能把账算在盐改的头上,这是因为“脚臭盐”仅出自于个别的盐业企业,没有涉及更多企业。而且《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也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依法加强食盐安全监管,多地职能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要求该品牌食盐下架。实际上,盐改之前就曾多次出现食盐质量问题的事件。例如,工业盐假冒食用盐的案件已经发生过很多起。所以,“脚臭盐”与盐改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相关企业对食盐质量不够重视。当然,“脚臭盐”事件也提醒我们,虽然盐改搞活了市场,但也要警惕某些企业在宽松的市场环境中,道德与责任出现滑坡。

食盐改革后,更要加强监管。

澎湃新闻评论认为,事实上,“脚臭盐”从3月现形到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有关部门似乎回应得有点晚,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此番出现“脚臭盐”乱象,问题并非出在食盐经销放开,而是出在监管没能跟得上改革的步伐。涉事的神鹰盐业公司,本来就是“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并不是新放开的企业。专营也好,放开也罢,政府监管部门都应该依法治盐,确保食盐的质量和供给安全。对于已下架的食盐仍在市场流通,这就需要一个责任明确、运行高效、反应快速的监管体制,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

舆情观察

“脚臭盐”新闻最早出现在今年3月的《平顶山晚报》。随后,多地都曝出了“脚臭盐”,一时间关于盐的问题引发公众热烈讨论。在网络舆论场上,多数网民对食盐安全忧心忡忡,自家的盐是否安全,是不是盐业改革后监管也少了,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虑。《24.6吨!淄博查获疑似“脚臭盐”》《咸阳已下架9吨“脚臭盐”村民超市排队退“脚臭盐”》《异味“脚臭盐”流入陕西市场!这几个牌子的盐千万别买!》等类似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转载,舆情热度不断上升。

纵观舆情发展态势可以看出,“脚臭盐”舆情发酵时间长,涉及范围广,

被查出的问题企业也不仅神鹰盐业一家,涉及到的食盐监管问题,也不是某一地区或是某一部门。一时间,谁来回应?谁来负责?成为舆情处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舆情高涨期,一些地方就本地的食盐是否安全纷纷回应。例如,在人员密集的北京地区,市商务委回应,两家涉事企业产品未在北京销售

虽然,地方部门的回应暂时缓解了本地区公众心中的焦虑,但对于一些没有进行回应的大多数地区来讲,食盐的疑虑仍然难解。直到5月3日下午,河南盐务管理局给出涉事食盐的检验结果,公众对食盐安全的担忧才稍稍减轻。

虽然关于食盐的调查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处理不断蔓延的舆情刻不容缓,即使当下没有调查结果,高层级部门表明关心、介入调查、稳民心的态度不可少,可以避免舆情肆意发展。

从此次舆情应对来看,5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通报,责令对“脚臭盐”进行及时深入检查,有效地缓解了公众焦虑。但关于为何原来下架的食盐还在市场流通、如何加强食盐监管等问题,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回应说明。

多年的舆情监测经验提醒我们,在涉及国计民生的舆情中,高层级响应能增强官方声音的公信力,提高舆情处置的权威性。

当舆情态势已经向更深、更广的范围蔓延,这时的回应更应加上“权威”二字,这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更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关于食盐的舆情,有时会被“谣盐”裹挟传播,相关部门应密切注意网上信息,以免不实信息扩散扰乱视听。

佰佰安全网提醒,对于屡禁不止的食品、药品问题,相关部门还需做好监管,保护百姓健康,更多食品安全常识,尽在佰佰安全网。


责任编辑:黄淑蓉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减轻
  • 公众
  • 食盐
  • 安全
  • 担忧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