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履职,为民理财,民生为上——3月11日,正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做客人民网,以“践行理财为民宗旨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为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和履职经历,畅谈安徽财政如何把资金作为“源头活水”,为脱贫攻坚源源不断“输血”,为改善民生持续给力“加油”
五年履职,为民理财,民生为上——3月11日,正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做客人民网,以“践行理财为民宗旨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为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和履职经历,畅谈安徽财政如何把资金作为“源头活水”,为脱贫攻坚源源不断“输血”,为改善民生持续给力“加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要持续地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要织密扎牢民生的保障网。这些都给我们财政部门、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罗建国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四个意识”,坚持“三严三实”,按照报告的要求,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围绕“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主动尽职、踏实扎实做好工作,使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使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谈履职:走村入户 为民发声
回顾五年以来的人大代表履职经历,罗建国不由得想起了那些走访调研的瞬间、那些为基层群众“发声”的过程:“五年来,我感到很崇高,也感到担子沉甸甸,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财政干部,更没有忘记我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所以,我必须要始终坚持为民理财,心系基层,履职担当。”
罗建国介绍说,五年来,他注重到基层去,结合财政工作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基层情况,为履职提供客观、真实的情况和支撑,做到心中有数,反映真实情况。以此为基础积极建言献策,向方方面面呼吁和反映,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心声发出来。
与此同时,他立足岗位,认真履职。财政岗位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实体经济发展,还是民生保障、社会管理,无不涉及到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作为财政部门的一名人大代表,我必须要忠于职守,坚持理财为民、服务群众。”这几年,无论是从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学习贯彻、执行来讲,还是从自身工作岗位的推进来讲,他始终做到两个角色的统一:一个角色就是财政部门的一名干部的责任,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人民群众选出来的人大代表。
谈保障:去年民生支出占比83.7%
罗建国指出,在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安徽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财力向基层一线、困难地区、弱势群体倾斜,支持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去年全省民生支出4626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总量的83.7%,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民生任务得到了较好地完成,特别是去年安徽遭受了特大的洪涝灾害,财政部门筹集了20多亿元用于抗洪抢险和灾后恢复,特别是启动了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对中小河流进行治理。
罗建国强调,在加强党建工作方面,去年安徽财政党的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效。“总书记视察安徽时要求我们扎实学习和贯彻党章。作为财政部门的党员干部,我们始终将学习党章、贯彻党章、执行党章作为党性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贯彻党章,安徽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去年,开展了党章与财政干部思想信念、学习总书记关于党委会工作方法的批示与加强党组自身建设、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等专题学习研讨;认真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认真开展省委组织的“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专项治理,这一系列抓手都使财政部门党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也助推了财政业务工作的发展。安徽省财政厅连续获得了省直单位综合考核优秀奖,再次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我想,这都是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坚持责任担当所取得的一些成效。”
谈脱贫:创新“资产扶贫”模式
对此,罗建国介绍说,中央作出了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对财政部门来讲也提出了严格要求。“脱贫攻坚许多工作都是与财政工作密切相关,财政部门将脱贫攻坚作为工作重点、作为第一任务进行安排谋划。”首先就是要保障财政的投入。脱贫攻坚需要财政投入的跟进,去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决定,对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包括所在的市,要按照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20%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其他有脱贫任务,但不是重点县的,要按照增量的10%来安排。所以,去年全省脱贫攻坚专项扶贫资金大幅度增加,达到了56亿元,无论是省级还是市县都大幅度地增加,完成了财政部的要求,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对财政投入脱贫攻坚任务部署的要求。
其次,财政部门还全面整合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国家下发文件后,安徽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决定、下发了文件,31个贫困县全面建立了整合制度,省里制定了整合目录和清单,财政厅将整合作为财政工作的一项硬指标、硬任务,取得了应有的效果。据统计,去年安徽31个贫困县整合了将近70亿元的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从资金源头进行保证。此外,还盘活了存量,对预算执行中的结余,全面盘活,规定50%要用于脱贫攻坚。这样,就在投入上进行充分地保障。
因为脱贫攻坚中涉及到许多财政政策,为了确保补助政策落地,安徽还探索出了“资产扶贫”的新模式。罗建国解释说,所谓资产扶贫,就是将光伏扶贫形成的收入成为贫困户、贫困村集体收入的一个稳定来源。去年安徽已经建成了2900个村级光伏电站,村级光伏电站一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的集体收入,这样村里就有了“造血”功能。另外,每个贫困户的光伏电站可以带来三千元的收入,这样贫困户就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去年已经建成了12万户光伏混用电站。在今后几年内还要建30多万户贫困户的光伏电站,这些都将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对于财政干部来说,脱贫攻坚责任在肩,时刻未曾放下。罗建国强调,通过落实省里的责任、落实市县的责任、落实每一个环节的责任、每一个财政干部的责任,对资金建立起闭环式的链条,强化资金监管。同时,加强第三方评估,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财政专门安排6000万元,组织19000多名大学生包括老师,对所有脱贫的村、脱贫的户进行全覆盖的第三方评估。“应该说,去年按照总书记对脱贫工作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积极发挥财政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谈民生: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采访中,人民网记者得知,安徽财政在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方面探索创新很多,经验也很多。比如,民生工程已经实施10年,成为了安徽民生工作的靓丽名片。罗建国告诉记者,从2007年以来,十年间,安徽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达到了4730亿元。去年民生工程的老百姓满意度也达到了87.5%,比上一年满意度有所提高,民生工程解决了一大批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增强民生保障、切实改善民生方面,财政部门也已经早早地做好了谋篇布局:今年安徽省民生工程资金达到了900多亿元,对于基层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首先进行民意征集,听取网上征集和各个地方对民生工程需求的意见,再结合民生工程推进情况,不断完善民生工程安排,签署责任状,确保民生工程任务一级一级落实下去。
罗建国强调,扶贫也是最大的民生,今年安徽民生工程更多地要和扶贫结合。“鉴于贫困人口大多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去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定,建立了‘351’健康工程,就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县级医院看病超过3000元、在市级医院看病超过5000元、在省级医院看病超过10000元的,通过医保结算和政府兜底给予解决。这样就减少了困难群众的负担。”在此基础上,201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又建立了“180”工程,对没有住院的,像长期服药的慢性病,规定一年可以报销80%,例如1000元就可以报销800元,这样就解决了不住院的、长期服药的慢性病贫困户的医疗费问题。“今年我们把这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来推进,就是要确保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下一步还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做切合老百姓意愿的事、符合基层实际的事,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佰佰安全网提醒,在家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居家安全问题,想了解更多居家安全知识,尽在佰佰安全网。
责任编辑:刘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