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量子速读是智商税和伪科学 但它不会消失

2019-10-17 10:55:04 来源:腾讯
7042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最近网友被一组视频震惊了,教室里成排的小学生手拿书本对着自己,哗啦啦翻得像洗牌,一个个作专注或冥想状,有的还嫌不过瘾,干脆用眼罩蒙住双眼翻。

特约作者 |郭墨墨

最近网友被一组视频震惊了,教室里成排的小学生手拿书本对着自己,哗啦啦翻得像洗牌,一个个作专注或冥想状,有的还嫌不过瘾,干脆用眼罩蒙住双眼翻。

相信大部分网友都能立即明白,又有骗子在作法了。这种“量子波动速读”最近火了,它号称不需要人眼观看,利用HSP高感知就可以让人在1-5分钟内读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

老江湖们当然又得手了,现在这种培训收费动辄数万元,有培训机构8月份还在北京举行了速读大赛,网上视频反映的就是这个。为什么伪科学不再围猎老年人,转而有勇气进攻离科学最近的教育市场?

除了凉快,没别的用的量子阅读

据教育机构海报宣传,这种量子波动速读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它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简称QSR,并非普通的速读法,在波动速读过程中读者只需以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开书本阅读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

商家介绍,量子波动速读原理大概是这样的:

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地球上的任何物质都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看似静态的书中文字,也是以波的形式在运动和传播。书中文字的波动传到孩子大脑中后,被训练过的大脑可以接收这种波动,然后将其转变成图片。

其实这类蒙眼视物的说法存在已久,他们一般还会宣称,所谓天目,就是人脑中的松果体:松果体不仅具有感光组织架构基础而且有完整的感光信号传递系统充满视网膜色素。人的普通双眼只是像照相机的镜头起对焦、采集光线的作用,而松果体却是像照相机的CCD或底片起真正感光成像的作用。

通过全脑开发培训,开启这“第三只眼”。到时就可捕捉到肉眼所看不见的不可见光,不需经过瞳孔、水晶体、视神经等的传导,直接在脑海中成像。

所以,就算闭着眼睛,戴上眼罩也能和书发生感应,反正接收器官是大脑。

整套逻辑的主要矛盾在于,果真如此,为什么人类要费力进化出眼睛和耳朵这样需要小心爱护的信息接收器官,太累赘了。

另据宣传,这个学习方式的一大优势是能保护儿童视力,那既然眼睛无用,又保护它干什么呢?

再来说说上商家口中的“松果体”。松果体能够分泌一种名叫褪黑素的激素,用于调节人类生物钟。人一昼夜中褪黑素的分泌量随光照而减少,随黑暗而增多。所以松果体第三只眼的形象说法是存在的,但松果体细胞并无感光功能,和用它看东西也毫无关系,更不是可以用来认字的意思。这是有人在熟练的偷换概念。

2011年,CCTV《走近科学》栏目第31期播出过一则《“揭开”蒙眼看物“真相”》的内容。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所谓广东佛山透视神童,有培训机构声称,其原理与“量子波动速度法”类似,通过开发“间脑”训练盲视力,可以蒙眼看物,大脑可以定向发射脑电波,就像扫描仪一样,可以“看”到东西。在经过反复研究后,揭秘了蒙眼看物的真相——偷看,即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今天的所谓“量子速读”,也不过是销声匿迹已久的“特异功能”训练涂脂抹粉之后的变种。

专业机构不是没有认真对待过这些“能人异士”。1979年3月,《四川日报》报道称,大足县发现一位12岁少年唐雨,“能用耳朵辨认字、鉴别颜色”。闻讯赶来的四川医学院对唐雨做了25次试验,唐雨19次偷看纸条,6次偷看未成、拒绝辨认,被认定为弄虚作假。

这个事件也正是1980年代特异功能大争论和气功热的缘起。不过受当时时代因素影响,这些弄虚作假的特异功能人士大多未被充分揭露,反而形成了全社会热捧特异功能的现象,大师长期公开行走江湖,名利双收。

直到今天,同样的买卖和手艺仍然能稍微修饰就能大行其道。除了被揭露的培训班,市面上更充斥大量的超右脑开发培训读物。

怪力乱神哪个国家都有

这次“蒙眼识字”改头换面为“波动速读”,据说源自国外,是日本人飞谷由美子(Yumiko Tobitani)发明的。这个飞谷由美子的事迹在网上不多,同样来自日本的江本胜更加为人熟知,他的《水知道答案》这本书主张水不仅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且还能感知人类感情,就是这样的伪科学大作,至今畅销不衰,甚至成为有的学校课外读物。

书中的观点是——世间万物都处在波动中,而构成人体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盖,所以当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波动的时候,水却能感受到,并且受到强烈的影响。是不是和量子阅读的“功效”差不多?

可见,搞伪科学这件事并不靠孤立的灵感,而是有其普遍的手法。

搞伪科学骗人,除了利用偷看等魔术手段作伪之外,就是生造理论,强行寻找事物间关联,伪造因果联系。

再用量子、波粒二象性、松果体等等这些常人可能听过,却一窍不通的名词堆叠包装,再用英文单词组合将听者敲懵,再辅以万试万灵的教育焦虑痛点销售,钱就是挣得这么愉快。

有“上当”的心理需求,就有上当的机会供应

气功并不是80年代才被应用,1959年,全国已有200多家医疗单位开展气功疗法,气功在这一段时期内,成为全民性的医疗与养身措施。

1980年代特异功能热气功热的再次兴起,除了社会医疗资源不足、传统的养生长寿心理需求外,还与社会百废待兴,渴望高速发展,渴望建立文化自信的社会心理有关。

1980年,上海《自然杂志》力挺各种“非眼识字”

特异功能热不仅普通人热衷,连官员甚至科学家也都参与了助推。气功大师甚至成为社会偶像,成为能解决包括森林大火在内的一切社会难题的超人。

今天物质条件改善了,在保健养生市场气功大师早已退场,荷包殷实的老年人们改由虚假保健品经营者殷勤伺候。他们看起来比气功大师更靠近科学。

80年代,北京某气功宣讲会上,正在做功的信众

而伪科学转而攻入了谁都想像不到的教育市场。

中国的教育竞争是一个焦虑主题——家长对古代神童的一目十行已经不解恨了,已经到了要追求一目十册的节奏。在这种心理下,闭眼抖书学习法,当然能让人买单。

这件事不仅表明伪科学仍有市场,还告诉我们教育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大得容得下各种纸糊的怪力乱神。

孩子背负着成为学习超人的压力,家长也愿意为各种竞赛武器买单。更悲催的是,充满了这种弯道超车欲望的家庭,往往是经济条件并不优越的家庭,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消费动机,就是教育投入。

这个现象被人形象的描述为,“年收入不足10万家庭的小孩,抱着砖头厚的书不停的翻,感受着来自宇宙的力量。”

不上当,科学精神不是最终答案

伪科学的泛滥并不只是因为科普得不够。伪科学的粉墨登场一定是呼应了某个强烈渴望得到满足的社会需求。

骗局的受害者们,大多是在教育上充满弯道超车欲望的人。他们的教育目标非常清晰,但是他们对教育的目的可能一无所知——最渴望吸收知识的人,被知识伤得如此之深,这实在是个悲剧。

回到起始,“一目十行”这个词,最初是形容梁代的简文帝萧纲聪明,说他“读书十行俱下”。这其实是他的父亲,梁武帝萧衍炫耀自己儿子,自卖自夸的话。现实中这种技能对于学习到底有多大正面价值,其实是个问题,有人就专门反对一目十行,因为这容易接近不求甚解,实质是教育的偷懒。

毕竟,受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记住书本,学而不思,思而不学,都是不行的。

也许总会有一天,科学会完成对人本身的弯道超车,知识学习可以以芯片来植入,或者知识成为便捷的可穿戴设备。就算到那时,区别人与人学习能力和最终成就的,不是你记住多少,而是思想能力、逻辑能力和底层的价值观。一个人始终要明白,你要的是什么,你的方向是哪里。

佰佰安全网:有一点写的不对,既然眼睛没用,为何保护眼睛,可是读书可以这么搞,你看其他的东西难道也抱着他翻吗?


责任编辑:武伟伟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量子阅读
  • 伪科学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