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能找苹果公司员工买到员工优惠价的手机?松江大学城的一位大学生小沈因为轻信微信朋友圈里的广告信息,介绍同学小涂花费8万余元购买苹果手机,导致这8万余元打了水漂。
“朋友圈”里能找苹果公司员工买到员工优惠价的手机?松江大学城的一位大学生小沈因为轻信微信朋友圈里的广告信息,介绍同学小涂花费8万余元购买苹果手机,导致这8万余元打了水漂。虽然虚构身份以销售手机为由骗钱的犯罪分子邹某经松江检察院提起公诉,已被松江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罚金3000元,然而小涂投入的8万余元也并没能拿回。
邹某是一名无业青年,通过网络游戏结识一名网友,并从网友的“朋友圈”中看到苹果员工可以优惠购买苹果产品的消息,他由此想到了借此倒卖赚取差价的商机。大学生小沈也是邹某的网友,他听说邹某可以用内部价买到苹果手机的消息后,介绍同学小涂从邹某处以每部7000余元的价格购买最新款苹果手机,每部手机比市场价便宜2000多元,小涂想再卖给同学朋友赚点差价。
邹某接到订单后,却联系不上之前自称苹果公司员工的网友了。他便动起歪脑筋,不但不退还小涂的近6万元货款,还假称自己就是苹果公司员工,倒卖手机被苹果公司发现后,要补差价、额外购置耳机、补运费等,陆续向小涂索要了2万余元。
然而,邹某拿到钱后迟迟未交货,小涂起了疑心,邹某又假称自己已经离职,并承诺将全额退款并补偿一定的违约金,暂时安抚小涂。不过,邹某其实已经将诈骗所得挥霍一空,一直无法兑现自己的退款诺言。小涂报警后,邹某落入法网。
佰佰安全网提醒市民,不要轻信陌生人,特别是在无法分辨对方身份是真是假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示人,包括自己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个人照片等,否则很容易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贷款、借款等,导致无法偿还而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造成经济损失。下面请看以下佰佰安全网为您带来的安全科普知识,希望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慕丹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