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支付宝辟谣 编造散布网络谣言如何处罚?

2018-07-24 09:23:22 来源:环球网
2015人阅读 0条评论
导语:

近日网上有传言称,由于央行政策,蚂蚁金服8月1日起,借呗将全部停止,花呗使用额度限每笔1000元,最高开放额度2000元。

7月23日消息,近日网上有传言称,由于央行政策,蚂蚁金服8月1日起,借呗将全部停止,花呗使用额度限每笔1000元,最高开放额度2000元。

对此,支付宝今日在官方微博进行辟谣:希望大家擦亮眼睛,小心上当受骗,花呗借呗好着呢!!!!

此前有谣言称,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与借呗有38亿元注册金,按照规定可以放大2.3倍,花呗与借呗可以做87亿元的生意,但目前蚂蚁金服的消费杠杆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超过87亿限额越80倍,已严重违规。

据媒体报道称,此次谣言这是个骗子的套路,为的是吸引花呗用户去找他套现分期,而花呗套现是违法的。

编造散布网络谣言如何处罚

支付宝辟谣 编造散布网络谣言如何处罚?

任何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人,都应当为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打击网络谣言,对谣言制造者追责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二是行政责任,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三是刑事责任,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均对网络谣言有相关规定,条文如下: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在实践中,散布谣言,包括网络谣言。

2、传播网络谣言被纳入刑法:四种情形最高判七年;

从2015年11月1日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将被处以七年有期徒刑。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增加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3年9月,两高公布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2015年8月29日,历经三次审议和多次修改后,刑法修正案(九)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四种情形的网络谣言入刑,在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方面又有更严厉的举措。

佰佰安全网同学:抵制网络谣言仅靠法律是不够的,还要倡导网民自律,提高网民和网络运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质。只有大家都联合起来共同抵制,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打造一个丽水蓝天的网络世界。


责任编辑:武伟伟

点赞数 推荐 0
收藏数 收藏 0

关键词

  • 支付宝
  • 辟谣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今日关注

佰佰原创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