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李女士(化名)在微信上就遇到一位“维和人员”,憧憬着浪漫爱情的她却被“维和人员”骗去了3万多元。
市民李女士(化名)在微信上就遇到一位“维和人员”,憧憬着浪漫爱情的她却被“维和人员”骗去了3万多元。
李女士住在桥西,平日喜欢看韩剧,喜欢网上聊天。6月15日,有一个叫Davis的男子加其好友,男子自称是在叙利亚维和部队服役的美国军人。随后的日子里,这个“维和人员”一直通过微信与她聊天,并嘘寒问暖,李女士觉得Davis很不错。
7月1日,Davis告诉李女士,其因执行任务负伤,叙利亚政府补偿其150万美金,由于其父母双亡,独自一人,身边放一大笔钱十分不安全。Davis说,他认识了李女士就是上天的安排,希望李女士先替他保管这笔钱。这么多钱放心的交给自己保管,李女士未加思索就答应了。Davis索要了李女士的身份信息、家庭住址,还有网络邮箱,并嘱咐李女士多留意邮箱信息。
没过几天,李女士的邮箱里就收到一封邮件,上面提示有一笔150万美元的汇款从国外邮寄过来,但是,需要交纳31000元的邮费,李女士没有多想,便将3万多元汇了过去。随后,李女士邮箱里又收到一封信息,称该笔资金被中国海关查扣,需要交纳7万元的“进关税”才行。李女士越想越不对劲儿,觉得自己受骗了,于是报警。
此类骗局中,骗子利用了网友对军人、特种兵的崇拜心理,先在聊天软件或婚恋交友网站中编造身份,通过包装自己的“英雄经历”迅速与受害人拉近关系。再在交往过程中,谎称需要转移大额财产,但是需要受害人垫付多种名目的“手续费”。等钱款到手后,骗子们就立即将受害人拉黑或者干脆消失。
佰佰安全网提醒
其实骗子并不可怕,很多骗术也并不高明。只要大家稍作分辨就能分辨出来的,怕的是大家没有防范的心理,在利益面前昏了头脑,心存侥幸心态,认为天下掉馅饼的事情真的会被自己遇到。且网上交友更须谨慎,面对陌生人的邀约,要冷静判断,准确核实对方身份,涉及到自身钱财的事情一定要多留心。
责任编辑:慕丹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