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保证人身财产安全意识对于大众来说非常重要。但大多数人对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意识比较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财产安全事件,佰佰安全网专注财产安全知识的小编为大家盘点了5月份的财产安全事件。
主要诈骗作案伎俩
1、丢包诈骗。丢包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先丢钱包、手饰等贵重物品,待受害人拾得后,再上前称物品为其所有或要求检查等,并采用调包、调物甚至威胁等手段,骗取受害人财物。
2、假冒贵重财物诈骗。假冒贵重财物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伪劣物品冒充文物、古董、翡翠、铂金、名贵药物等贵重物品,并以低价诱骗受害人出钱购买,从中获利。
3、利用迷信诈骗。迷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采用假称为受害人去祸消灾、求福治病等手段骗取受害人财物。最近,最常见的诈骗方式是,冒充老中医看病诈骗。
4、货币诈骗。货币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秘鲁币等价值较低的货币冒充美元、法郎等价值较高的货币,或谎称可以小面额货币变大面额货币的方式,并以低价销售,以此骗取财物;有的则采用谎称可以小面额货币变大面额货币的方式,再伺机调包,以此骗取钱财。
5、假中奖诈骗。假中奖诈骗,是指犯罪分子编造谎言称其拥有的易拉罐环上有巨额奖金,又以种种理由称其不能去领奖,而以大大少于“奖额”的数目“低价”售给受害者,以此骗财。
6、利用情感诈骗。情感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与受害人谈恋爱、结婚等形式骗取财物。
7、利用柜员机诈骗、假发票诈骗。利用柜员机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针对不熟悉银行柜员机取款操作的群众,以帮助其操作的形式,划走受害人卡上资金。
8、假借手机诈骗。假借手机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谈业务或者家里遇到紧急事情而自己的手机又没有电为名,借故使用受害人手机,并乘机将受害人的手机骗走。
9、冒充民政局工作人员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一些居住在农村的复原老军人,自称是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办理提高国家抚恤待遇的手续,让老人准备各种证件,并称需要一定的手续费,诈骗老人的钱财,或者,通过老人拿取证件过程中发现藏在抽屉等地方的钱财后,借故将老人支走,然后乘其不备,盗窃钱财。
精选安全健康事件汇聚百姓生活热点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