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保护越来越重要,但是别怕,其实你的信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个人信息买卖事件
个人信息买卖事件的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信息是符号,也是财产。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不正规的表格才能预防我们个人信息的泄露。
钱和身份证都被同伴骗走 男子流浪街头
10月1日17时,漯河市公安局天桥交管巡防大队民警赵勇、周民忠在燕山路口执勤过程中,一青年男子走到民警面前求助。该青年男子边说边掉泪,自己在外打工感觉挣钱少,一个打工认识的兰考朋友告诉他,自己的叔叔在漯河有生意,去他那打工挣的多。该男子随朋友来到漯河后,其朋友拿着男子的身份证和钱找机会离开,便再无音讯。该男子身无分文,又因为没有身份证打工没人敢用,不得已流浪到此。
200多个恶意程序被曝光 藏身短信窃取用户信息
记者10月31日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天津分中心获悉,通过自主监测和样本交换形式,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近日共发现202个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恶意程序变种,感染用户3822个。该类病毒通过短信进行传播会私自窃取用户短信和通讯录,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安全威胁。
大快人心!邯郸侦破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案
日前从邯郸市公安局获悉,警方多部门联合成功破获一起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经查该团伙非法窃取公民信息90余万条。2017年5月,成安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多个QQ号在大量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该局成立专案组,通过侦查,发现多个QQ号最终都指向了成安县长巷乡后长巷村的胡某。专案组通过网上网下双层查证,确认了胡某租住的地方为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窝点。经过连续蹲守和调查取证,专案组掌握了聚集在窝点的嫌疑人数量、真实身份和活动规律。充分固定证据后,专案组兵分三路展开集中抓捕,涉案嫌疑人胡某及其两个弟弟、连某4人悉数落网。
警方侦破利用短信嗅探技术盗刷他人金融账户的案件
今年8月,一位新浪微博网友向警方和相关金融机构报案:凌晨2时至5时,手机先后收到100余条来自支付宝、京东金融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短信验证码,相关账户内的余额及绑定银行卡内的余额全部“凭空蒸发”。事后经安全技术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一起较为典型的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财产侵害的案例。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专家何延哲介绍,短信嗅探技术是在不影响用户正常接收短信的情况下,通过植入手机木马或者设立伪基站的方式,获取用户的短信内容,这其中就包括来自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移动运营商的短信验证码。
留学生个人信息被盗 其父母被骗27万余元
发送带有木马病毒链接的邮件吸引他人点击,以盗取QQ账号、密码,再获取他人信息摇身一变冒充“正主”实施诈骗。近日,经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开庭审理杨风等6人涉嫌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一案。
精选安全健康事件汇聚百姓生活热点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