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安装监控,已非新鲜事。即便没有此次治安管理规定的修订,时下很多公共场所也早已实现了监控化管理。可公共场所安全监控是否会侵犯个人隐私呢?佰佰安全网为您普及相关的生活安全小知识。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构建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动态监控体系。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对预防查处违法犯罪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既可以威慑有违法犯罪意图的人使之不敢实施行为,又可以事后发现线索或嫌疑人,为案件的查处提供有力证据,甚至有利于公安机关作出快速反应,当场处置违法犯罪以减少危害。基于以上作用,视频监控系统成为了社会治安防控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同任何安全技术一样,公共场所安全监控如果不恰当使用或被滥用,就会带来消极后果,会给公民隐私利益带来威胁。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一担心也并非多余。颇具代表性的一例是,2015年9月,成都包括青城山、西大街以及若干网吧、服装店在内,有177处公共区域就被曝在一家视频直播网上被全球直播,其带来的潜在的隐私侵犯显而易见。
所谓公共场所是指任何不特定的第三人可以出入的场所,公共场所存在私人空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公共场所的特定部分,如试衣间、公厕,被客人租用的客房或其他房间可能在租用期间成为私人空间或工作空间。第二种是半私人场所,如集体宿舍、办公室,这种场合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使用。第三种是私人性质的交往和其他行为,这种“空间”没有可视的,固定的边界,只能凭当地生活、行为习惯和行为人自身隐私意识来确定,可谓之“拟制空间”。而这些地方若安装安全监控很容易侵犯个人隐私。
第一,对监控设施的监看和管理人员,没有哪个部门对其组织专门的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保密知识的培训,使得一些人员素质低下,通过监控设施对他人进行骚扰,进行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第二,将涉及个人隐私的图像信息用于非法目的,为取得相关利益。
第三,对图像信息的查阅、复制、调取缺乏具体的审批、登记规定,导致信息资料被轻易流出,而后又无法确定直接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
一般来说,公安机关在公共区域安装的视频监控或者与公安机关联网的社会单位视频监控,会通过“蓝标”设置予以规范提示,其目的就是保障市民对公共区域监控的知情权,从而保护个人隐私。为保护个人隐私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安装场所的问题,摄像头应该安装在公共场合适当地方。安装时要注意是否侵害了私人私密的空间。比如,如果小区的摄像头刚好可以照进住户的房中,这就会引起争议了。
其次,摄像头安装时应在附近标有提示性标语,以提醒市民保护自己的隐私。而在对于摄像头的管理方面,应是采集信息后,视频资料的利用和去向要合法,视频资料不能随便流出,要完善隐私的法律保护,对监控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要制定查看、使用影像的严格程序,如擅自恶意传播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扩大监控范围,是公共安全监管手段的一次升级。但相应的,监控的增多本身也对相关的监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监管跟上,确保监控不溢出公共安全和公民隐私的边界,才能真正为公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责任编辑: 聂思凡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