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儿童生病前有哪些先兆?

儿童由于机体发育程度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能力较差,常常动不动就发病,让许多年轻的父母手足无措。其实,在儿童平日的一些表现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往往可以发现一些患病的先兆。下面佰佰安全网依据儿童疾病安全小知识介绍的这些症状,父母们可以据此做出一些科学的判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盲目性。

为什么儿童容易生病?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卫士,每天都打击入侵的“敌人”。但是免疫系统不是天生完善的,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医学上,有人把6岁以前的宝宝称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所以这就是宝宝们为什么相对成人来说更容易生病的一个原因。每当一个感染性的细菌侵入人体,外来免疫系统就把信息贮存在文件中,以防止下一次的感染。并能对这种细菌,发动较为有力的进攻。所以,没有患感染性疾病,或很少患病的宝宝们免疫系统很薄弱。

导致宝宝免疫力差的原因:

1. 患有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发育不良等。

2. 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如缺乏钙,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D等,均可导致宝宝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3. 环境不良:大气污染或被动吸烟等,污染的空气进入呼吸道,影响肺的换气功能。

4. 滥用抗生素:不管病情需不需要都用,并多次更换,产生耐药性,打乱了人体的一些平衡。

5. 擅自停药:患病后,疗程不够,擅自停药,发烧一退就停药,细菌长期处于隐伏状态,一旦受凉,容易引发疾病。

6. 滥用激素:有些看护人对发热机理不了解,恨不得一贴药就手到病除,还有一些医生不耐烦看护人的唠叨,或者害怕对自己不信任从而流失病员,就给宝宝运用激素。

7. 不良的习惯:我们发现一些宝宝睡前吃东西,或抱奶瓶入睡的,也很容易诱发感冒;不刷牙或不漱口的孩子,最容易嗓子发炎。这些都会造成宝宝免疫力下降。

儿童常见疾病

儿童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肠道疾病、口腔疾病、传染类疾病、眼科疾病等六大类,详情下面给大家介绍:

儿童口腔疾病:包括奶瓶齿、儿童龋齿、鹅口疮、口臭等几种,严重的要进口拔牙或者带牙套。

儿童呼吸道疾病:主要有发热、高热惊厥、咳嗽、哮喘、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这一类疾病对小孩的成长影响较大,但是症状较为明显父母要多留心。

儿童肠道疾病:主要有腹泻、便秘、阑尾炎、腹痛、胃肠炎等,除了肠胃炎外,其他及时治疗,不会有太大问题。

儿童皮肤病:儿童皮肤病常见的有手足口病、湿疹、水痘、幼儿急疹、过敏性皮炎、风疹、白癜风、红斑狼疮、癣等,其中手足口病、麻疹、风疹属于传染病,发现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家人。

儿童眼病:儿童眼睛疾病主要是近视、泪囊炎、斜视、过敏性结膜炎,这一点是重点预防的对象,现在儿童的视力越来越差,而且太早接触电子产品,辐射太多,对儿童生产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儿童生病前有哪些先兆

前兆1:食欲下降

健康宝宝吃嘛嘛香,按时进食,食量也较稳定。但是如果你发现宝宝食欲减少或者拒食的话,可能是宝宝患病的前兆哦!如果婴儿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现在突然拒奶或无力吸吮,或不肯进食或进食减少,则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

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结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缺锌、维生素AD中毒也可能引起食欲低下;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宝宝,在腮腺肿大前的1-2天,会发生发烧、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的症状,继而出现一边或两边耳下的疼痛,也就是腮腺肿大起来;宝宝发烧时,食欲也会随之下降。

要提醒家长的是,生病不一定就是食欲下降,有些疾病还会使宝宝食欲增加。最典型的就是儿童糖尿病,多饮多食,吃不饱,即使吃得多,体重也还是不升反降。这也是妈妈需要提高警惕的呢!

前兆2:睡太多或者睡不好

正常的婴儿一般入睡较快,睡得安稳,睡姿自然,呼吸均匀,表情自如。如果宝宝有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稳等异常现象出现,则预示着疾病悄然发生。

各种疼痛,如牙痛、头痛和神经痛等都会使宝宝夜间睡眠不好,瘙痒、肠胃系统疾病或呼吸性疾病也会使宝宝从夜间睡眠中惊醒。

若宝宝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这种状况可能是宝宝发烧了;若入睡前爱用手搔抓肛门,可能是患了蛲虫病;若宝宝常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时容易激怒,则可能患了佝偻病;睡觉前后不断咀嚼、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

前兆3:情绪波动大

如果家长细细观察,宝宝情绪的变化也能预示宝宝是否生病了。健康的宝宝,通常都是气色好,眼睛有神,不哭不吵不闹腾,很容易满足。但生病的宝宝则会表现出不同平常的异样,如果宝宝有以下表现,爸妈就要多当心了!

宝宝发热的时候,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目光呆滞、两眼直视、两手握拳等情况常常是惊厥的预兆;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往往提示病情严重;除明显征兆外,宝宝还可能表现出萎靡不振、烦躁不安或爱发脾气。

宝宝情绪不稳定,总是大吵大闹难以安抚,确实很让爸妈头疼。但爸妈这个时候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毕竟疾病和情绪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宝宝的不良情绪有可能会加重原来的病情哦。

前兆4:面色苍白

健康的宝宝白白胖胖,脸色红润,很让人欢喜。而如果宝宝脸色苍白则可能是患病的前兆。比如宝宝患上肺炎时,脸色就会是苍白的,同时还伴有发热现象;有心脏病的宝宝的脸色也通常是白色的;宝宝如果身体很虚、多汗的话,脸色也会很差,缺少光泽;贫血或者失血的宝宝除了脸色苍白之外,还常常伴有嘴唇、牙龈的灰白,需要引起爸妈的注意。另外,脸色萎黄、哭闹不休的宝宝,有可能是败血症的前兆。

要提醒妈妈的是,刚刚睡醒的宝宝,通常面色不是太好,神情也是迷迷糊糊的,但这只是宝宝未睡醒的表现,妈妈要学会区分,不必担心太多。

前兆5:呼吸不畅

健康的宝宝呼吸通常都是非常均匀、有节奏,不紧不慢的。婴幼儿呼吸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患病时易引起呼吸异常。

若宝宝呼吸变粗、频率增加或时快时慢,面部发红则可能是发热;张口呼吸或常做深呼吸动作是鼻子不通气的表现;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50次,鼻翼扇动,口唇周围青紫,呼吸时肋间肌肉下陷或胸骨上凹陷,很可能是患了肺炎、呼吸窘迫症、先天性横隔膜疝气等病,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

而患有过敏性哮喘的宝宝常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同时伴有喘息声,宝宝会显得非常难受,有窒息的表现。

前兆6:大便异常

宝宝的大便情况是了解宝宝是否生病的一项重要指标。便秘和腹泻都预示着宝宝身体不适。95%的便秘属于功能性原因,这并非身体本身异常,通常给宝宝多吃些蔬菜或其它高纤维食品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病理性腹泻可从大便的性质来分析腹泻原因。比如,宝宝排出鲜红色的血便,那出血位置多半位于下消化道,有可能是大便过于干硬,便秘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直肠息肉,就是肠管内长出一个或几个肉疙瘩,大便擦伤其表面,就出现了少量或较多量的鲜血;如宝宝摄入的蛋白质较多时,就会导致大便奇臭无比;发生肠炎时,大便会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毒性肠炎的粪便多为白色米汤样或蛋黄色稀水样。

发现孩子生病家长怎么做?

家有小孩,最怕孩子生病!家长都希望孩子生病早点好,孩子少遭罪。其实孩子看病也有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就能让医生治疗效率提高,让孩子少受罪。

首先是观念上的改变,孩子生病意味着什么?

1、孩子生病某种意义上讲是好事,比如发烧,是因为身体受到了病菌的侵害,免疫机能抵抗产生的体温升高,如果孩子受到侵害却不发烧,那才是有问题。

2、孩子之前不怎么生病,结果一上幼儿园就老生病是怎么回事?

那是因为之前保护的太好了,没有机会受到病菌的侵害,免疫力也就没有得到提升,一旦上幼儿园就会反复的生病。

3、孩子从母体出生是不带任何病菌的,生病是必然现象,一定要通过生病免疫力才会提升,长大后才会不容易生病。

那些上幼儿园前都不生病的小孩,上幼儿园后一定是会频繁生病的。

家长在孩子生病后,往往都慌了神,只知道着急上火,一去到医院就是化验查血,这个是完全错误的。

1、化验检查都是辅助作用,真正做诊断的是医生。

2、化验往往不准确,比如发烧了马上验血,因为发烧没多久,身体还没有做出充分的反应,查血根本就查不出来什么。

3、所有的化验都是体外化验,跟人体内差别很大,只能起很小的辅助作用,特别是测血钙、骨密度之类的,离开人体都不是原来的样本,完全测不出任何结果。

不要去查孩子是否缺钙,孩子有缺钙的症状了才是缺钙,好好的孩子去查什么呢?

孩子头上出汗根本不是缺钙症状,那是因为孩子的皮肤跟成人不一样,毛孔打开的少,只在腋窝、腿窝、头部容易出汗,完全是正常现象。

在等待看诊的过程中,仔细回忆孩子发病过程

1、准确叙述发病时间,不要自己都没搞清楚,就是着急,要平复自己的情绪。孩子生病真没什么大不了,国外的医生门诊都是提前三天预约的,除非是急诊,而发烧、咳嗽这些都不算急诊。

2、家庭中其他人有没有类似的疾病,比如感冒、过敏等。

3、要告诉医生孩子的主要症状,就是一眼就看到的症状,发烧、咳嗽跟咳嗽、发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治疗也会不同。

4、疾病变化趋势,比如说,如果先发烧,然后咳嗽了,其实是在好转,而不是加重了。比如发烧不要说好烫,要说体温多少度,这是量化;拉肚子几天,要说具体的天数,不要说经常腹泻。

告诉医生,孩子没吃药是什么反应,吃完药后是什么反应。去看医生最好带上宝宝吃过的药,有没有效果,医生一看就能明白。之前吃什么药有效果,现在还可以继续吃,而不是又重新开新药,让孩子重新以身试验。

1、不要描述说,我的孩子老不吃饭,我的孩子老感冒,这些都是虚词,医生无法判断。

2、孩子生病的过程可以用数据记录下来,而不要过多的写自己的心情,跟医生描述也是同样,不要一直宣泄自己的情绪,让医生无从判断。

3、客观叙述,而不是自己下判断,“我觉得孩子怎么怎么样”,并不一定准确,要让医生来做判断。

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只是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大人的预期,就认为孩子生病了,其实孩子都是正常的。

儿童疾病如何预防?

1 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我们提倡每个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使之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让小儿经常和外界冷空气接触,增强皮肤、呼吸道局部黏膜及神经系统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当外界气温骤然变化时,就不至于感冒生病。开展各种运动或游戏,能刺激孩子的感官并激发情绪,在跑跳中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加强内脏器官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能力。运动还能促进食欲,增加肺活量和耐久力。总之,从小锻炼身体,是预防疾病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

2 坚持合理营养,奠定健康基础

由于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又活泼好动,所以要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育成长,就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为保障充足而合理的营养,应当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逐渐添加蔬菜、水果;注意饮食的烹调和卫生;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既吃荤又吃素,少吃零食,少吃糖。既做到各种营养素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又能够摄入比例协调的食品,为小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 实施计划免疫,控制传染病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卫生部制订了预防传染病的计划免疫措施,极大地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而且有的卫生行政部门还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列入了计划免疫的范畴。这些措施对控制诸多传染病的发生,显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 注重卫生习惯,防止病菌侵入

常言道“病从口入”,表明许多疾病都与饮食不卫生有关。特别是夏、秋两季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最主要预防措施就是要做到四要三不要。四要即: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要消灭苍蝇,有病要早治;三不要即: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吃腐烂食品,不要随地吐痰。这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应让儿童从小熟背并坚持做到。

5 抓好患儿隔离,杜绝交叉传播

在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在人口稠密的地区,特别是在集体托幼机构一旦发现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腮腺炎、百日咳、白喉、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红眼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都应当立即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当限制孩子外出活动。此外,有些传染性相对弱一些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感染性腹泻等)最好也要采取隔离措施,杜绝交叉感染。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反映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的水平。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直接减少病原菌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高尚道德品质的组成部分。要从小要求,及时教育,而且父母和家庭成员、老师以及小孩子周围的人都要身体力行,成为良好卫生习惯的模范执行者。例如,饭前、便后洗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求每一个小孩子都做到并坚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大家知道,厕所和大便中带有很多致病菌,如便后不洗手,很容易污染食品及其他物品,一不小心,就可将被污染的东西吞入,细菌得以蔓延而发病。

总结:防微杜渐,练就妈妈们的火眼金睛,发现了轻微的病症,结合适当的家庭护理,既可以减少跑医院的频率,又可以减少我们的宝宝被疾病纠缠的时日,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