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水稻白叶枯病是近年来水稻上发生的最主要细菌性病害,该病流行速度快,危害损失重,防治难度大。那么,什么是白叶枯病?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下面佰佰安全网就来给您介绍一下相关的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什么是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病害成因是什么?

病原细菌为稻黄单胞杆菌水稻白叶枯病致病变种。该病的初侵染分别以病种和病稻草为主。病菌一般从叶片的气孔、水孔、 伤口等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的病菌随雨水飞溅或灌水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若从叶片侵染则为局部病害;若从茎基部、根部伤口侵染则为维管束病害。

白叶枯病的发病条件

带菌种子、带病稻草和残留田间的病株稻桩是主要初侵染源。李氏禾等田边杂草也能传病。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由叶片水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病菌借灌溉水、风雨传播距离较远,低洼积水、雨涝以及 灌漫灌可引起连片发病。晨露未干病田操作造成带菌扩散。高温高湿、多露、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条件,稻区长期积水、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土壤酸性都有利于病害发生。一般中稻发病重晚稻,籼稻重于粳稻。矮秆阔叶品种重于高秆窄叶品种,不耐肥品种重于耐肥品种。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期易感病。

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

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无论是芽期、苗期、成株期或抽穗期均可受到由叶枯病菌的侵害而发病。

由于品种、环境条件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叶枯型:最常见的白叶枯病典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在分蘖后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迅速向下纵横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梗稻品种)或直线状(籼稻品种)。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多见于籼稻)或黄白色(多见于梗稻)。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2)急性型:在环境条件有利和品种发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3)调萎型: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青卷、尔后枯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12个分蘖青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整丛枯死。折断病株的茎基部并用手挤压,可见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剥开刚刚青枯的心叶,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根据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4)黄叶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病株的新出叶均匀褪绿或呈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之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在病株茎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原细菌存在,但在显现这种症状的病叶上检查不到病原细菌。

水稻白叶枯病有怎样的危害?

白叶枯病是水稻一大病害,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本病除新疆外,我国其他稻区均有发生,在华东、华中和华南稻区发生较普遍。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

白叶枯病的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发生过白叶枯病的田块和低洼易涝田都要种植抗病品种。

种子消毒

用强氯精浸种或80%402”浸种,浸种方法同稻瘟病。

培育无病壮秧

选好秧田位置,加强灌溉水管理,防止淹苗。在三叶一心期和移栽前施药预防。亩用25%叶枯宁(又叫川化018)或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

加强水肥管理

平整稻田,防止串灌、漫灌传播病害;适时适度晒田,施足底肥,多施PK肥,不要过量过迟追施氮肥。

大田施药保护

水稻拔节后,对感病品种要即早检查,如发现发病中心,应立即施药防治;感病品种稻田在大风雨后要施药。发病初期,对稻苗喷20%氟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注意观察变化视病情可隔5-7天施一次。发病中期,20%氟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佰佰安全网提示:白叶枯病发病田有露水时不要下田进行喷药、拔草、施肥及其它农事操作;要用足水量均匀喷雾,不漏喷。通过连续多次防治病情得到控制后,在水稻灌浆期仍要加强观察,如遇大风暴雨天气,出现病情反弹,仍要立即用药防治。


责任编辑: 陈淼琪

科普

科学知识改变你我生活普及安全畅享平安幸福

佰佰安全网原创出品公众号: bbanqw

二维码
推荐 0
收藏 0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