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哪些原因是造成儿童性早熟的罪魁?

2016-01-20 17:44:30 来源: 佰佰安全网 1436人阅读
导语:

性发育的开始受很多因素影响,究竟什么是造成儿童性早熟的罪魁祸首呢?为了孩子的健康,赶紧跟佰佰安全网小编一起一探究竟吧。

性发育开始的年龄受遗传、种族、光照、地理、环境、经济条件、营养状况和体质的影响。安全网小编多方整理,目前认为促使当前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上升的可能因素有如下几种:

哪些原因是造成儿童性早熟的罪魁?

一、生长发育的潜能显现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代儿童营养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使其生长发育的潜能力充分地表达出来,出现了生长发育的加速趋势,导致儿童及青少年普遍的比上一代性发育及性成熟提前。生长发育加速可能是当前儿童真性性早熟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环境污染

近来国外有大量文献报道,由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可在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类激素污染物。他们具有雌激素样活性,污染了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被儿童摄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骨骼发育异常。若在胚胎早期受到此类物质的作用,可引起胎儿性别分化障碍。

三、摄入激素过多

1、过度进补

性早熟与太讲究进补有关。各种“保健品”、“滋补品”,如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或动物初乳、某些儿童口服液等的制剂中,以及许多动物内脏,如动物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体,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均存在较多的性激素,甚至促性腺激素样物质。如果长期食用,可导致儿童性早熟。

2、药物残留

动物的饲料中掺入了生长素、催乳素、促产素等,特别是乙烯雌酚。瓜果、蔬菜可中催熟剂,尤其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如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食用这样的蔬菜水果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增高。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引发内分泌紊乱,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3、化妆品接触

化妆品中激素含量较高。有的乳母在乳房上涂抹含有激素成分的丰乳膏,婴儿吮吸母乳后,连同激素一起食入,会诱发性早熟。还有的年轻妈妈常给孩子使用成人的洗面奶、珍珠霜、增白粉蜜等含有激素的化妆品,激素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易使孩子性早熟。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b20130325b0005_3.jpg

四、不良生活习惯

近来对动物的研究发现,褪黑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青春期提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暴露在人造光源下的时间越长,人体内产生的褪黑激素水平就越低,就有可能导致性早熟。同时长时间地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就会使体重增加,从而导致青春期前提。

五、肥胖

有研究表明,肥胖的儿童性早熟的概率高于正常儿童,控制儿童的肥胖,也是控制儿童早熟的最好的方法,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只要孩子喜欢的食物,家长就会满足孩子,比如薯条,蛋糕,饼干,冰淇淋,膨化食品等等催肥的食物,导致儿童肥胖,从而引起儿童的早熟,所以家长应该控制儿童的饮食,要尽量避免油脂多,油炸类的食物,甜食也要尽量的少吃,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但同时也要适当的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六、经常开灯睡觉

虽然目前还没有对这个说法有明确性的,但是晚上的高质量睡眠是通过夜间垂体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来保证的,而且开灯的时间长,是会对内分泌激素产生一定的影响的,有可能会造成性腺激素的分泌而导致性早熟。所以还是建议儿童睡觉时候还是关灯的好。

七、社会心理因素

儿童出现性早熟与受到语言、文化环境刺激有很大关系。目前在社会的各种传播媒体,如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内容中,与性有关的内容比以前显著增多,儿童很早就可以从影视中见到一些超越其性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如恋爱、拥抱、触摸、接吻、床上动作……。不少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衣着暴露甚至谈及婚姻爱情,很多电影电视中的成人化镜头容易引起孩子的模仿,少儿节目中掺杂了越来越多的成人语言,甚至个别儿童类动画片中人物的衣着也非常的暴露,儿童不自主地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遍地比上一代“开化”较早,这些环境刺激都会促使儿童性早熟。

生活在如今这个世代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生活在这个世代的孩子就更不容易了,各位为人父母的或者准备为人父母的人们,都应该关心重视起儿童性早熟的问题来,更多关于儿童性早熟的生活常识安全常识,请关注安全网常识频道。


责任编辑:权振辉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