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面对“四面霾伏” 你的雾霾应对措施做到位了吗?

2015-03-16 14:40:25 来源: 佰佰安全网 1449人阅读
导语:

你那边空气质量还好吗?近日雾霾天气越演越烈,中国大陆58%城市市民都不得不成为空气的“吸尘机”和“过滤器”。可PM2.5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保护自己?随便戴个大口罩就以为能挡住空气污染了?

你那边空气质量还好吗?近日雾霾天气越演越烈,中国大陆58%城市市民都不得不成为空气的“吸尘机”和“过滤器”。可PM2.5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保护自己?随便戴个大口罩就以为能挡住空气污染了?

PM10 和PM2.5,都是对大气中颗粒物大小的描述,PM是“大气颗粒物质”的简称,后面的数字,表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所谓PM10是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这些大小不一的颗粒物密密麻麻悬浮在空气中,肉眼几乎不可见,公众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危害。

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 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大气颗粒物个头越小,对人类来说就越危险。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中国的大气污染为煤烟型,工业用煤和北方冬季取暖用煤,向大气中“贡献”大量的细颗粒物。而在美国和西欧,细颗粒物大多来自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均证明,在各种来源的颗粒物中,源于机动车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

对人体危害:

呼吸系统: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积在肺部,诱发或加重炎症。

心血管系统:PM2.5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主神经紊乱从而波及心脏,并可直接到达心脏,发生心肌梗塞。

血液系统: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诱发血栓的形成,是心血管意外的另一潜在隐患,还可以造成凝血异常,造成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

生殖系统:PM2.5上附着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和低体重儿。有毒物可以跳过胎盘,直接影响胎儿,特别是妊娠早期。

易感人群:

原先患有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儿童、婴儿、新生儿。

预防措施

减少运动:在污染的日子及一天中污染的高峰期,减少室外体育运动,从而减少吸入的污染物量。

空调和过滤装置:使用空调是要设置在“内循环”位置,以减少室外颗粒物的进入。

呼吸保护装置-口罩:N95口罩可以在大的药店买到,N95口罩可以多次使用,不可水洗。如果口罩损坏,污染或者佩戴后感到阻力较大时就该更换。

口罩的选择:

在非典和甲流中成为抢手货的口罩这两天又重新成为热销产品,在雾霾天气持续严重的情况下,大街上带口罩出行的朋友越来越多。仔细观察大伙儿带的口罩,你会发现各式各样。

如果你要在网上商城输入口罩,出来的产品是五花八门:有印着各式图样的印花口罩,有急诊医生带的蓝色医用口罩,有传统的棉布白口罩。在他们当中,有一种口罩最贵,但却卖的最好,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广告词:别以为随便带个口罩就能挡住空气污染,真正管用的是这种医用N95口罩,他表面具有活性炭层,可以有效阻止颗粒物。 这种N95口罩的模样看起来也很专业,有点儿像小一号的防毒面具。这种口罩在非典和甲流的时候立下汗过马功劳,保护了许多医务工作者免受伤害。

目前认为,大气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颗粒物是直径为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尤其是直径为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针对这些身型微小的颗粒,N95的过滤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在N95的生产标准中,作为颗粒物的检测样本是直径为0.1-0.5微米的氯化钠气溶胶,合格的N95口罩对于这种气溶胶的过滤率应在95%以上。所以,如果正确佩戴N95或级别更高的防尘口罩,即便空气质量指数(AQI)报告重度污染,外出的我们也能稍稍安心些。尽量不要选择一次性的外科口罩,因为这类口罩对防尘无用,只能抵挡唾液飞沫。

正确佩戴方式:N95口罩应当保证贴合脸部,完全遮掩口鼻部,保持口鼻内密封,佩戴后需进行呼气和吸气测试,确认没有漏气。错误佩戴方式:一条带子的纸口罩(左)和普通外科口罩(右)对PM2.5没有防护作用。

口罩长时间使用是否会失效?

其实随着防颗粒物口罩使用时间增加,过滤下来的颗粒物会逐渐使滤料堵塞,过滤效率通常会有所增加,呼吸阻力也随之增大,呼吸会非常困难。而且长时间使用主要会有卫生问题,或反复用污染的口罩带来的病菌威胁,建议每天更换新口罩。



责任编辑:黄淑蓉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