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海洋放射性辐射污染现状

2018-09-17 03:10:29 来源: 佰佰安全网 3512人阅读
导语:

2011年4月5日,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核废水,引起轩然大波,在周边国家纷纷表示抗议和不满声。那么如今海洋放射性辐射污染现状是怎样的呢?

海洋放射性污染具有污染广阔性。放射性物质将通过海洋生物,洋流等方式,向世界各地散布。如,福岛核电站附近的放射性污染就会影响到真个太平洋地区,最后是全球的海洋。

海洋放射性辐射污染现状

海洋放射性辐射污染现状

海洋放射性辐射污染指的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海洋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有40K、87Rb、14C、3H、Th、Ra、U等60余种,它们不是人为产生,不作为污染研究的范畴。

海洋环境中,核设施正常运行、核事故、核试验释放到海洋环境中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种类繁多,特性各异。主要有3H,14C,51Cr,54Mn,55Fe,59Fe,57CO,58Co,60Co,65Zn,85Sr,90Sr,95Zr,95Nb,110mAg,103Ru,106Ru,124Sb,125Sb,125I,129I,131I,134Cs,136Cs,137Cs,152Eu,235U,238U,239Pu,241Pu等。

由于苏联和美国核武器试验在北半球进行,所以北太平洋放射性污染比南太平洋严重。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太平洋西部水域放射性强度高于东部。由于大洋水的混合,60年代中期,北太平洋东、西水域海水的放射性强度即趋于相等。据日本学者三宅泰雄报道,离子态的90Sr和137Cs在太平洋西北部,通过垂直涡动扩散作用,大约经过3~5年即已渗透到5000米水深处。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其他大洋水域调查结果的证实。

放射性强度的降低仅遵循各核素的衰变规律,而不受外界理化条件的影响。自1964年以后,由于核武器试验主要在地下进行,因此除核工业排污海域外,海洋放射性污染逐渐减轻。如,日本沿海表层海水中放射性强度在70年代初为15~20皮居里/100升,70年代末降为7~15皮居里/100升。

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

人们应从源头抓起,防范于未然。要加大对于核污染的安全检测力度,对于可预见的核泄漏做出充足的必要的准备。在日本的核泄漏当中,日本政府对于核泄漏的处理是比较及时的,但是处理的方式却是准备不充分的、匆忙的。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辐射对人体有多大危害相关环境污染小知识,可以到佰佰安全网来查询搜索呦!


责任编辑:陈淼琪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