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湖南省北部,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围湖造田是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的事。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为了缓解人口增加的压力,都提倡围湖造田,与水争地。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的中共领袖毛泽东于1958年提出"大跃进",湖南省对洞庭湖围湖造田进入一个高峰期。大批农民迁移到洞庭湖区,围湖造田,建立了许多大坝,围堵洞庭湖湖水,使得历史上的"八百里洞庭"变成"三百里洞庭"。
1998年,中国经历了世纪大洪水之后,中国政府认识到围湖造田的危害,适时作出了在长江中下游退田还湖的重大决策。这是中国自从春秋战国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自觉主动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给洪水让路。也是在1998年,湖南省开始实施"4350"工程,即恢复到1949年洞庭湖4350平方公里,约600公里的农田被"双退",即居民彻底搬离,堤坝被废弃;或"单退",即居民仍旧留在原地,汛期蓄洪,枯水期种田。
围湖造田首先是加快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湖泊面积不断缩小,造成水旱灾害面积逐年增长,其次是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湖区生态环境劣变,使鱼的种类不断下降,数量减少。
今天佰佰安全网小编对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围湖造田有哪些利弊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孙殿伟
2022.04.01 20:56:55
2022.04.01 20:54:40
2022.04.01 20:52:53
2021.12.14 21:00:27
2020.10.12 09:28:02
2020.10.11 14:25:32
03/15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有什么区别?
03/29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多大?
03/2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于哪些方面
01/10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吗?
04/19生态旅游有什么功能?
03/30猎杀动物对生态平衡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