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发生了重大的医疗过失行为,否则的话,医患双方都可以自行选择鉴定或者起诉等方式解决医疗纠纷,那么,医疗纠纷必须经过鉴定后才能立案吗?
鉴定可以说是医疗纠纷的核心证据,只有鉴定后,才能确认医疗机构的责任,也才能确定患者的伤残等级,那么,医疗纠纷必须经过鉴定后才能立案吗?医疗纠纷该怎样鉴定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佰佰安全网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医疗维权安全小知识吧。
第一,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必须先鉴定之后才予以立案,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二,如果患者针对医疗纠纷向法院起诉,可以向法院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但需要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指定鉴定人。
第三,审理医疗纠纷案件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因为鉴定而导致审理周期过长,因此,如果能够将诉讼过程中几乎必经的鉴定程序前置,将对提高医疗纠纷案件的审判效率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有关司法鉴定的规定,以及省高院关于委托司法鉴定、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等规定,对于医疗纠纷案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医患双方在立案之前先行进行医疗鉴定。
综上所述,医疗纠纷可以先进行鉴定再起诉,也可以先起诉再行鉴定,端看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态度,但是在立案前先鉴定,可以使患方对案件的后续处理有了正确的预估,避免了盲目诉讼,最大限度实现了患方维权的终极目的。
责任编辑:李献
2022.12.17 20:52:32
2022.12.17 20:51:02
2022.12.17 20:49:27
2022.12.17 20:48:04
2022.12.17 20:46:49
2022.09.13 22:32:35
07/17服用性药时该注意什么?
07/16在网络上发表过激言论有什么危害?
08/31学生偷盗应如何处理?哪种教育比较妥当?
07/17笑气为什么能让人上瘾?
01/14咽拭子和鼻咽拭子有什么区别
07/15水华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