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世界上十大海洋有毒生物

2018-05-05 05:55:40 来源: 佰佰安全网 11390人阅读
导语:

海洋的生物有不同的类别,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等。海洋里也有很多的有毒生物,那么世界上十大海洋有毒生物都有哪些呢?今天佰佰安全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世界上十大海洋有毒生物

海洋是地球上体型最为巨大,力量上最为强大的动物们的栖息地。它们隶属于不同的类别,有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等。海洋里也有很多的有毒生物,所以外出旅游遇到凶猛动物该怎么办是我们外出旅行都应该了解的知识。那么世界上十大海洋有毒生物都有什么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旅游意外安全小知识

No.1世贝尔彻海蛇。当前世界上约有700种蛇有毒,世贝尔彻海蛇荣登全球毒素最强的蛇类宝座,它的毒性比任何陆地蛇大许多倍。世贝尔彻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阿什莫尔群岛的暗礁周围。长可达3米左右。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咸水河口一带,以鱼类为食。世贝尔彻海蛇释放的毒液能够在短短数秒钟之内让猎物瘫痪并最终走向死亡之路,并且当前尚无血清可以解毒。不过庆幸的是,世贝尔彻海蛇性情温和,很少攻击人类,更喜欢捕杀鳗鱼、贝类以及小虾。

No.2 箱形水母。别看外表,这家伙可是世界毒物之首,能够轻易毒杀猎物,被蛰伤后30秒便可致人死亡。此外,这种水母的游动速度也超过其他很多水母,被它们蛰伤是一次极为痛苦的经历。

No.3 蓝环章鱼。只有巴掌大(身长仅15厘米),体色鲜艳的小章鱼一口就能杀死一个人,并且无法抢救,排在上第三名实在有点“屈才”。栖息在太平洋的蓝环章鱼,腕足上有美丽的蓝色环节,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它尖锐的嘴能够穿透潜水员的潜水衣,同时喷出的剧毒墨汁,足以使一个成年人在几分钟内毙命。

No.4 石头鱼。石鱼是毒性最强的鱼之一同时也是鱼类家族的伪装高手,能够改变颜色和体形,模拟石头,也因此得名。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的石头鱼们,就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即使你站在它的身旁,它也一动不动,让你发现不了。如果不留意踩着了它,它就会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命剧毒,其脊背上那12~14根像针一样的背刺含有的毒液至少能放倒20个成年人。

No.5 河豚。世界上或许没有一种鱼类像河豚这样可爱又极具伤害性吧。虽然名字叫做“河豚”,但却洄游于大海与江河之间。作为世界上第二毒的脊椎动物,河豚体内的毒素轻则让人窒息而死,重则足以让人丧命,而目前没有对抗这种毒素的解药。

No.6 芋螺。芋螺又有一个外号“鸡心螺”,主要生长于热带海域,一般多生活在暖海,属于软体动物,在珊瑚礁、沙滩上经常能看到它们美丽的身影。不过,你可千万别被它色彩斑斓的外表给迷惑了。芋螺是一种含有剧毒的海洋生物,它的尖端部分隐藏着一个很小的开口,里面有毒牙,可以从这里射出毒液,足以使一个成年人一命呜呼。

No.7 绣花脊熟若蟹。绣花脊熟若蟹又叫做马赛克蟹,分布于日本、斐济、萨摩亚、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岛等地,它的全身长满红白相间的网状花纹,非常漂亮。绣花脊熟若蟹的体长约4厘米,体宽约8厘米。绣花脊熟若蟹生活环境为海水,常生活于低潮线至水深30米的岩石底或珊瑚礁丛中。其生存的海拔下限为—30米。

No.8 蓑鲉。蓑鲉又被称之为“狮鱼”,是家养鱼缸中备受欢迎的宠物。这种鱼看似温顺,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却也具有令人吃惊的毒性。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虽然蓑鲉不会给人类造成致命伤,但被棘刺刺中也会引发头痛、呕吐和呼吸困难,决不是一个好惹的家伙。

No.9 刺鳐。刺鳐俗称“黄貂鱼”,单从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猜测,它们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动物。2006年,“鳄鱼猎人”史蒂夫欧文在被刺鳐刺中心脏后不幸身亡,欧文的不幸无疑提高了刺鳐这个鲨鱼近亲“危险动物”的名声。刺鳐的尾巴末端长有一根大约8英寸(约合20.32厘米)长的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构成毒刺的物质与构成鲨鱼鳞片的物质相同。在感觉到威胁时,锯齿状毒刺便会变硬,像一把锋利的牛排刀。

No.10 等指海葵。等指海葵是海葵科海葵属的一种。体色变化大,柱体呈深乳黄色、深红色、红褐色或玫瑰红色。触手有6圈,可达192支。等指海葵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东部及苏格兰北部,水深2米的海域。其体内含有的其毒素能使动物血压快速下降,心率减慢,呼吸抑制,从而引起动物死亡。故其毒素可用于制作降压药。

以上就是佰佰安全网为大家介绍的世界上十大海洋有毒生物,这是旅游意外安全小知识的一种。希望我们今天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何显抢

关键词: 蜈蚣有毒吗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