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又称土壤盐碱化,一般将土壤层0.2 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那么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区别是什么呢?
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土壤盐碱化的成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土壤盐碱化称为土壤次生盐碱化。
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盐碱地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盐渍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干旱,土壤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等重要条件所制约,以及地形、母质、植被等自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合所造成的。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
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自然的各种活动。其中由于人为影响产生的盐渍土称为次生盐渍土。
今天小编对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治土壤盐碱化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佰佰安全网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孙殿伟
07/09滨海地区土地盐碱化有哪些治理方案?
06/21保护土壤的措施有哪些?
06/28海水倒灌对土壤的直接影响有哪些?
04/28如何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06/09土地沙漠化如何防治?
06/18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