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火锅更加受欢迎。时下,一种不开火、不插电,只需要一瓶冷水,就能自热的火锅在“懒人”中间流行起来,但享用这种便捷美食的同时,应格外注意安全问题。十一月三日,家住山西太原市太榆路的赵女士在尝试自热火锅时,不慎被烫伤,只好到医院就诊。
对于喜欢吃、讲究吃的吃货们来说,“唯爱和美食不可辜负”;美食不仅可以让人们吃得更有品质,也能够让人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和满足。在冬天享用热气腾腾的火锅,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桩美事。“自热火锅”比在火锅餐厅里消费更加经济实惠,比传统的家用火锅更加方便省事,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不用锅、炊具、餐具和火锅底料、配菜,只需往“自热火锅”的盒子里加些冷水,利用发热包加热即可食用。在一个盛行工具理性的时代里,“自热火锅”极大地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为“懒人经济”增添了新的内容,成为“网红商品”。
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如火如荼的“自热火锅”,同样隐伏着危机。“自热火锅”看似神奇,实际上利用的就是发热包和水的化学反应,利用的是“生石灰遇水发热”的化学原理,发热包的材料成本低并且很容易获取。可是,一旦操作不当,“自热火锅”很容易引发烫伤甚至爆炸事件,给消费者带来物质损失和身体、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与伤害。
一旦使用“自热火锅”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消费者维权却并不容易。“自热火锅”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尚未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治理轨道——社会规范只是对普遍的失范类型进行了界定与约束,对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一些失范行为尚未覆盖到,从而导致规范无法约束失范行为。“自热火锅”利用了社会规范的模糊地带和弹性空间,让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
虽然“自热火锅”售价不高,但销量却很大,那些受欢迎的商家依然可以“荷包鼓鼓”。自热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导致不少资本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不可避免会导致“自热火锅”以及自热食品行业的“野蛮生长”。准入门槛低、缺乏产品标准、缺乏行业规范,“自热火锅”让不少厂商都趋之若鹜,“没有金刚钻,也敢揽瓷器活”。
“自热火锅”没有原罪,却不能任其自弹自唱、孤芳自赏。一方面,要切实提升“自热火锅”的产品质量,强化产品标准,压缩劣质商品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给公共空间使用自热食品戴上“紧箍咒”。只有守卫了食品安全的底线,“自热火锅”的美食才不会被辜负;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市场竞争的净化。
小王平时喜欢吃火锅,9月10日他看到一种自加热的火锅,就买了几盒尝个新鲜,可没想到,还没吃,就烫伤了。
小王:加热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冒白烟,力量还非常大,把盖还顶开了,一桌子全都是水和油的东西,烫了一下我的手,当时马上就起了个水泡。
小王在网上搜索发现,他遇到的情况,有可能是加热包出现了破损。仔细观察,这种火锅的外包装上,没有任何关于包装破损的安全提示,其他的安全提示标注,也不是特别明显。记者查询发现,自加热火锅导致玻璃桌碎裂的情况偶有发生。
这种自热火锅,之所以能自加热,主要是盒内的加热包起了作用,而加热包里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只要加上水,就会发热,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加热原理才埋下了隐患!
记者实验测试,如果加热包真的出现破损,正常使用时,不到30秒钟,盒子顶部的出气孔开始冒出热气,盖子膨胀变形,并溢出很多灰白色的泡沫状液体,还伴有大量的热气。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瞬间释放了大量的热量。
在密闭的环境中,生石灰的威力有多大呢?记者测试发现,塑料瓶子严重变形,瓶盖被顶开,大量的液体溢出。有消防人员,也做过类似实验,满足一定条件后,甚至会发生水瓶爆裂的情况。
佰佰安全网给喜欢吃自加热食品的朋友提个醒,在加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操作,使用之前得里里外外做好检查,不能图方便,而忘记了安全。加热时,包装底部温度极高,不能放在玻璃(茶几、桌面等)上,以防玻璃碎裂或者在桌面留下印记。另外,在使用加热包加热食品时,千万让小朋友远离,以免发生意外。
其实和一般的速食食品一样,方便,但是会营养不良。
1、自煮火锅的热源技术来源是一个发热包,主要是利用碳酸钠、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生石灰组成一袋,加入冷水,温度高达150℃以上,蒸汽温度达200℃,用来蒸煮食物。
2、营养学家表示:“自热包并不直接与食物接触,所以,只要自热包包装完整,就没什么问题。”
3、但话又说回来,在不允许开小灶的大学宿舍里,半夜又点不了外卖的话,买上这样一份自热火锅,再自备些半熟的涮菜(午餐肉火腿肠之类的),一顿夜宵吃下来也挺心满意足的。
4、自热式火锅,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实用方便,但其加热过程中温度可达120度左右,离身体较近易烫伤,如果通气孔堵塞,甚至会造成小型爆炸。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自热食品属于航空危险品,在乘坐飞机时,千万不要携带或托运。
1.发热包反应后加热的水不能再用,切忌用来洗手或清洗食物等;
2.不要放到普通玻璃上,否则可能会导致玻璃碎裂;
3.一定要打开透气孔排出热气,以免盒内压力过大造成小型爆炸;
4.尽量将其放于水平面食用,防止内部含有化学物质的热水溢出;
5.发热包用后的反应物并不环保,建议冷却后回收。
责任编辑:聂思凡
四川某学院学生李燕称其母亲花了3万元订购... [详细]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月29日开设了“春节返乡路”公众留...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