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株洲市渌口区市场监管局与公安部门联合端掉一非法加工腊肉制品黑作坊,查扣猪肉及肉制品6吨。
当天下午5时,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群众举报后,联合公安、畜牧部门迅速行动,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赶赴位于渌口镇大乡村一偏僻民房内腊肉制品加工现场进行突击检查。
进入该非法肉制品加工点,现场地上污水横流,各类肉制品原料就随意堆放在污水上,散发出恶臭,屋内墙壁乌黑,正在用蜂窝煤熏制腊肉,卫生条件极其恶劣。
执法人员介绍,这个加工点不具备食品生产加工条件,检查过程中没有看到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所有肉类也看不到检验检疫证明。
当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时,作坊老板已闻声而逃,不知去向,据房东罗某介绍,该作坊老板邓某是去年6月租了她家的房子从事腊制品加工。执法人员现场对肉制品进行抽样送检,并查扣所有肉制品送至冷库保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在规定期限内无人认领将按照无公害化要求进行销毁处理。
下一步,渌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将会联合公安部门对此案件进行深挖,对于这种危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严格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根据群众举报,执法人员多次蹲点和排查,近日,湘乡市食药工商质监局联合公安、畜牧水产等部门,查获了一腊肉制品生产加工黑窝点,当场查扣腊肉半成品1514.5公斤,2名相关人员被行政拘留。
这个黑窝点位于湘乡市东山办事处张江村,在现场可以看到,一间房内堆放了很多蜂窝煤,有两个煤炉正在烘烤,一长排腊肉制品半成品挂在半空中。另外一间房内,用具随地堆放,地面一片狼藉,卫生环境脏乱差,还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非法食品添加剂。执法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处以“问题猪肉”为原料,非法生产加工腊肉制品的黑窝点。
经初步调查了解,2016年8月至今,当事人李某租了张江村一农户家的两间平房,在没有取得任何资质证书的情况下擅自生产加工腊肉制品。用于生产加工腊肉制品的原材料猪肉是从韶山、月山等地以2.5元每公斤的价格收购而来,无法提供检验检疫证明。在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之后,又以6.5元每公斤的价格销往各农贸市场。
据了解,该案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目前已移送至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涉案当事人已被刑事拘留,两名相关人员被行政拘留。
1、中毒
不合格腌制食品在腌制的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污染,如果加入食盐量小于15%,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人体长期摄取大量亚硝酸盐,可使血管扩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会被氧化,无法与氧结合,导致血液的输氧能力降低、血球破坏,在血浆和尿中出现血色素使肾小管堵塞。当人体摄入 0.3~0.5 g 的亚硝酸盐可引起中毒,超过 3g则可致死。
2、致癌作用
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一次多量或长期摄入都可引起癌症。因为亚硝胺在体内微粒体羟化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代谢,使细胞产生突变或癌变。所以食用不合格腌制食品会导致鼻咽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大为增高。
3、加重肝脏负担
不合格腌制食品中会加入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等,这些添加剂虽然只要不过量对不会引起中毒,但仍会造成人体肝脏负担加重。
4、加重肾脏负担
不合格腌制食品大多为高钠食品,大量进食可导致盐分摄入过多,影响身体的水平衡,造成血压波动及肾功能损害。
1.看表皮:健康猪肉表皮无任何斑痕;病死猪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点,甚至出现暗红色弥漫性出血,也有的会出现红色或黄色隆起疹块。
2.闻气味:新鲜猪肉具有鲜猪肉正常的气味;变质猪肉不论在肉的还是深层均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异味。
3.看弹性:新鲜猪肉质地紧密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变质猪肉由于自身被分解严重,组织失去原有的弹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但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
4.看脂肪: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有光泽;病死猪肉的脂肪呈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异常色泽。
5.看肌肉:健康猪的瘦肉一般为红色或淡红色,光泽鲜艳,很少有液体流出;病死猪肉颜色发红发紫,无光泽,挤压时有暗红色的血汁渗出。
责任编辑:武伟伟
四川某学院学生李燕称其母亲花了3万元订购... [详细]
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月29日开设了“春节返乡路”公众留... [详细]